關懷老年人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傳承尊老愛老傳統美德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江蘇省泰興市聚焦老年人多樣化需求,從 “舌尖上的保障” 到 “身邊的關懷”,從 “安全防護網” 到 “數字時代的融入”,全方位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通過一系列精準化、多元化舉措,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具獲得感、幸福感。
助餐服務全覆蓋,暖胃更暖心
“5 塊錢就能吃到紅燒雞腿、綠豆粥,葷素搭配還營養,咱老年人在家門口就享著福嘍!” 在泰興市濟川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長者餐廳,剛用完餐的老人笑著說。今年上半年,泰興新增高標準村居助餐點 5 個,累計服務老年人超 10 萬人次,通過 “中央廚房集中配餐”“愛心企業加盟”“鄰里互助” 等模式,構建起覆蓋城鄉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目前已實體化運營城市社區助餐點 28 個、鄉鎮助餐點 22 個。
在泰興市濟川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助餐服務只是綜合養老體系的一環。這里集日間照料、文化娛樂于一體,棋牌活動室、書畫創作區、圖書閱覽室等功能區一應俱全,還提供康復輔具租賃、健康監測等專業服務,全方位滿足老年人需求。而興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則通過補貼讓 11 元的飯菜降至 4 元,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采用 “線下 + 線上” 結合的方式送餐上門,根據反饋優化菜單,既保時效又保質量。從 “吃得飽” 到 “吃得好”,助餐服務正推動養老服務從 “有” 向 “優” 轉變。
精準關懷無遺漏,幫扶零距離
養老服務不僅要保障基本生活,更要精準對接特殊群體需求。今年暑期,泰興市古溪鎮將社會救助工作向縱深推進,聚焦 “跟蹤回訪 + 靶向幫扶”,讓關懷持續升溫。對六月登記的困難群眾,工作人員帶著 “問題清單” 上門,逐一反饋訴求解決進度:為困境老人對接 “一對一”幫扶志愿者,為因殘致貧家庭協調免費康復理療資源,同步更新 “動態檔案” 標注新困難,確保 “事事有回應”。在新排查中,皂橋村村民陳師傅因突發腦溢血陷入困境,工作人員當即協助申請臨時救助并啟動 “醫療救助綠色通道”;此外,通過 “民情收集站” 收集的 18 條建議已形成《民生需求清單》,八月將開展 “老年政策語音播報” 等活動,讓服務跟著需求走。
安全與文化并重 樂享銀發時光
為守護老年人的 “錢袋子” 和精神生活,近期,泰興各地創新形式,讓安全與快樂同行。泰興市曲霞鎮民政服務站開展 “巧手繪清涼,安心防詐騙” 主題活動,將反詐宣傳與傳統手工藝結合。工作人員通過真實案例揭露 “AI 換臉冒充熟人借錢” 等騙局,強調轉賬前務必當面或電話核實,現場指導下載 “國家反詐中心” APP。隨后,老人們在團扇上繪制 “防詐主題” 作品,荷花喻 “清廉不染”,郁金香警示 “陷阱暗藏”,把反詐知識融入藝術創作。“小扇搖出大安全,回家我就是移動宣傳站!” 村民李阿姨的話道出了活動的意義。
在泰興市姚王街道、延令街道,智能手機培訓讓老年人跨越 “數字鴻溝”。姚王街道工作人員用通俗語言和手把手教學,講解手機功能及安全使用知識,幫老人打消 “誤點扣費”“詐騙鏈接” 的顧慮;延令街道以 “智享時光 藝暖夕陽” 為主題,從開關機、調音量等基礎操作教起,結合防詐騙宣傳,還安排健身舞互動,讓老人們在學習中感受快樂。“以前掃碼都怕錯,現在敢試著用了!” 社區張阿姨的感慨,正是培訓成效的生動注腳。
從一餐熱飯到一份關懷,從安全守護到精神陪伴,泰興市正以更細致、更暖心的舉措,織密養老服務保障網。未來,泰興市將持續完善服務體系,讓更多老年人在 “家門口” 樂享幸福晚年,讓尊老敬老的美德在新時代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