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不想運動”“現在還有胃口能多吃點就多吃”“夏天高溫多吃點才有力氣扛得住”……生活中,不少人可能會有這樣的觀念,殊不知自己吃出來的高血脂會給身體帶來很大危害。日前,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負責人唐瑩主任醫師提醒,“富貴病”造成的代謝異常,正威脅著我們的血管健康,夏季也得注意控制血脂。
高血脂帶來各類風險
今年62歲的王阿姨頭暈半年多,時不時也會頭疼。檢查了頭部并沒有發現明顯病灶。到無錫二院全科醫學科后,唐瑩主任建議其做頸動脈超聲,果然超聲提示:雙側頸動脈斑塊。血脂檢查顯示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多項指標超標,同時還有嚴重的脂肪肝。醫生不僅給其相應的藥物治療,還囑咐了生活中的飲食方案,建議王阿姨調整飲食結構,低鹽低脂健康飲食,加強運動鍛煉。一個月后復查王阿姨體重減了7公斤,血脂指標有所改善,頭部也不再暈疼。
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高脂血癥患病率明顯增加。《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癥總體患病率高達35.6%,造成嚴重的疾病負擔。高血脂也不再是老年疾病,不少年輕人也是高血脂問題頻發。30歲的小李每天點外賣打發一日三餐,夏季天熱更是運動少,時不時約上好友吃夜宵喝啤酒,1.7米的個頭體重卻達到200多斤,直到一次胸悶難忍他才來到醫院檢查,發現血脂異常,這才開始重視治療和改善生活習慣。
唐瑩主任表示,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膽固醇水平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壁變厚、變硬,管腔狹窄,從而影響血液的正常流動。這不僅會增加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嚴重后果。高血脂還可能對腎臟、肝臟造成損害。因為高膽固醇水平會導致腎小球硬化,使腎臟功能下降。這不僅會增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還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后果。長期高血脂會導致脂肪肝的發生,使肝臟細胞脂肪變性,進而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嚴重的脂肪肝還可能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值得注意的是,高血脂還可能對眼部造成損害。高膽固醇水平會導致視網膜動脈硬化,使視網膜供血不足,從而影響視力。嚴重的視網膜動脈硬化還可能導致失明。
警惕脂質在血管“堵車”
那么如何發現血脂異常呢?專家表示,并不能單純從人的體重胖瘦來判斷。“有的外表看起來很瘦的人,但他可能存在內臟脂肪高的情況,所以還是要通過血液檢查等手段來發現。”唐瑩主任比喻,血液里的脂質(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車輛,需要有序運輸。當它們因各種原因“堵車”——超過正常水平(總膽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就會形成高血脂。特別要注意“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它像“垃圾車”,過量時會沉積在血管壁形成斑塊,堵塞血管;而“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則負責清理垃圾,保護血管。
吃出來的危機、懶出來的毛病、煙酒“推波助瀾”、遺傳與年齡……這些都可能是高血脂產生的原因。如果發現高血脂,唐主任表示,可以首先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這是降脂治療的基礎,包括合理飲食、適度鍛煉、控制體重、戒煙、限酒等。無論是否采用藥物進行降脂治療,均需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飲食中須限制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增加全谷薯類、膳食纖維及魚類攝入。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中危及以上的人群或合并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應降低膽固醇的攝入。此外,每周進行5-7次的鍛煉,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建議不飲酒或限量飲酒。
夏季甜蜜蜜水果要限量
當生活方式干預3-6個月后仍然不能達到降脂目標時,應考慮加用降脂藥物。值得一提的是,降脂藥使用是長期的過程,是否使用、何時使用、如何使用需遵醫囑。降脂藥物特別是他汀類使用時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他汀類藥物相關肌肉并發癥,新發糖尿病等不良反應。因此,在初次服藥4-6周后,需復查肝腎功能、心肌酶、血脂。如血脂參數能達到目標值,且無藥物不良反應,逐步改為每3-6個月復查1次。如治療1-3個月后,血脂仍未達到目標值,需對藥物劑量、種類或組合進行調整。每次調整后,都應在治療4-6周內復查。
采訪中,唐主任提醒,目前正處于夏季,本身就容易出汗導致血液水分流失,會使得血脂問題雪上加霜。加上西瓜、桃子等甜度較高的水果成為市民朋友心頭好,高甜度水果可能會影響脂肪代謝,所以高血脂人群需要特別注意對高甜度水果限量,以免因為這些“刺客”造成血脂波動,對身體帶來危害。如果有頭暈胸悶、眼部不適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建議多關注自身血脂情況。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朱鯨潤/文 尤力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