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cag0"></strike>
  • <ul id="ocag0"><sup id="ocag0"></sup></ul>
  • <fieldset id="ocag0"><menu id="ocag0"></menu></fieldset>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南京:3個鏡頭看“劉姐菜籃子”新業態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黃琳燕

    編者按 菜市場有城市最生動的生活場景,這里有丈量民生溫度的精準刻度。去年底,商務部等九部門提出,改造農產品零售網點,支持菜市場標準化改造,豐富便民服務等多種業態,提升設施環境,擴大凈菜銷售。近年來,南京一直致力于農貿市場的提檔升級,通過環境改造、業態升級、服務創新等多種方式,讓市民逛菜場變得更舒服、更便利,點燃了城市新煙火。即日起,本報推出“菜場里的城市新煙火”系列報道,探尋農貿市場里的民生改善、人間溫暖和城市活力。

    清晨的水八仙還帶著露珠,午間的海鮮面騰起白霧,深夜的燒烤攤亮起霓虹——每一個時間段,江寧區劉姐菜籃子農貿市場里都是人聲鼎沸。

    不甘于傳統菜場的局限,這座農貿市場實現“地域農產品+美食+便民生活圈”等多元場景融合,引入100余家特色商戶,打造“共享廚房”,蝶變網紅打卡地,月客流量超30萬人次。

    記者蹲點看到,二代新攤主把攤位做成夢想孵化器,海鮮檔口化身年輕人的“共享廚房”,夜市開到次日凌晨2時,傳統菜場的煙火氣正被新的面孔、新的服務、新的業態重新點燃。

    在位于江寧區通淮街的“劉姐菜籃子”太平店,消費者在海鮮加工自選區選購食材后,廚師現場加工燒制菜品。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戚珂嘉 攝

    在位于江寧區通淮街的“劉姐菜籃子”太平店,消費者在海鮮加工自選區選購食材后,廚師現場加工燒制菜品。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戚珂嘉 攝

    鏡頭一:

    早8時,水八仙攤位

    25歲小伙承父業變“攤二代”,一個小攤位讓他們在南京安居樂業

    7月31日上午8時,“劉姐菜籃子”里的水八仙攤位上,新鮮的蓮藕、細嫩的茭白、翠綠的蓮蓬等溢出夏日的清新。25歲的周青拿起兩節藕,用小刀去掉藕節,刀刃劃過藕節的脆響與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交織成晨市序曲。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攤位圍滿了提籃買菜的街坊鄰居,也撐起了一家人的生計。

    20年前,周青的父親周軍華從老家安徽蕪湖來到南京打工,承包荷塘、賣蔬菜、賣水八仙,日子辛苦又充實。如今依靠這個水八仙小攤位,在南京買了房,一家人在這里安了家。

    “我們賺的是辛苦錢,爸爸媽媽忙不過來,我來分擔點,以后就打算接班了。”周青說話時露出質樸的微笑。他告訴記者,他們前一天晚上就要去進貨,凌晨2時把貨拉到市場里來,然后開始理貨和清洗,等早上菜市場開門營業了,一直賣到晚上7時。

    “雖然辛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很溫暖很踏實,家里還有一個15歲的妹妹也在南京上學。”周青說,這兩年農貿市場提檔升級,環境更好了,周邊的居民尤其是年輕人都愿意來菜場買菜,這讓他覺得有希望有盼頭。記者了解到,“劉姐菜籃子”里還有不少像周青這樣的“攤二代”,大家依靠著勤勞的雙手,在南京安居樂業。

    鏡頭二:

    中午12時,小海鮮攤位

    現撈現做現吃,菜市場成年輕人的“共享廚房”

    中午12時,家住附近的李先生來到“劉姐菜籃子”,直奔全球海鮮攤位。“老板,給我來碗海鮮鹵面。”“好嘞,22元一碗。”工作人員裴嬌嬌招呼著客人,拿著塑料筐移步至一旁的海鮮自選區,撈起新鮮的扇貝、蟶子等,現場處理現場煮制,沒一會兒,一碗香噴噴的面條就被端上了桌。

    今年5月,全球海鮮攤位新增了代加工業務。這個升級后的攤位暗藏玄機,一側是海鮮自選區,一側是明廚亮灶的加工間。現場買,現場做,現場吃,這里成了年輕人的“共享廚房”,小攤位一天銷售額能有約2萬元。

    “現在的年輕人下班后沒有時間做飯,我們有好幾家商戶都推出了代做菜服務。”“劉姐菜籃子”運營總經理胡茂霞告訴記者,農貿市場引進的“代炒菜”等延伸服務改變了以前單一的銷售模式,形成集購物、餐飲、生活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

    商戶張榮軍已經在這里干了十多年,一家人不僅經營著一家寧波海鮮攤位,還在農貿市場里開了一間小飯館。“到菜場里買了菜可以拿到我們店里代加工,只收一點加工費,店里也可以直接點菜,生意很不錯。”張榮軍說,他們最近每天早上還到菜場門口去擺攤賣熟食,“有紅燒大肉、蛋黃雞翅、獅子頭等好幾個品種,都是現做現賣,買的人很多。”

    鏡頭三:

    晚10時,盛莊·菜棚里

    菜場里開夜市,煙火氣延續至次日凌晨2時

    夜幕低垂,“劉姐菜籃子”旁的盛莊·菜棚里華燈初上,霓虹燈牌照亮了“就來菜棚里”的醒目標語。晚上10時,這里正是熱鬧的時候,燒烤攤的滋滋聲、奶茶店的搖杯聲、食客的談笑聲交織成夜間交響曲。

    5月1日,“劉姐菜籃子”的延伸鏈盛莊·菜棚里正式開業,120家商戶涵蓋中餐、燒烤、茶飲等多種業態。海鮮大排檔前,師傅正現場處理剛從水里撈出的生蠔;甜品店里,阿姨手工制作的冰飲冒著涼氣;燒烤攤上肉串翻滾,油脂滴落炭火的瞬間激起陣陣香氣。

    “我們這里的夜間煙火氣旺得很。”市民袁小姐和朋友的餐桌前擺著燒烤和奶茶,“這個夜市環境很好,里面還有空調,晚上來吃點東西,生活美滋滋。這里還有一臺大電視機,前段時間我和朋友都是到這里來看‘蘇超’的。”

    “我們農貿市場經過一年升級改造,打造了這個夜間市集,給周邊的居民尤其是年輕人提供了可以休閑、可以品嘗美食的夜間生活場所。”胡茂霞告訴記者,現在盛莊·菜棚里每天營業到次日凌晨2時,服務范圍輻射周邊約30萬居民,每天的客流量有8000人到1萬人。

    【記者手記】

    菜場“更新”,溫暖永存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每次采訪走進農貿市場,看著五顏六色的瓜果蔬菜、聽著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總能感受到一股人間溫暖。尤其是這兩年,隨著農貿市場的提檔升級,菜市場的環境煥然一新,類似“代炒菜”等新服務不斷引入,不僅讓更多的年輕消費者愿意走進這里,也讓很多像周青一樣的年輕攤主愿意延續父輩的努力,堅守這個能為百姓生活帶來便利的小小攤位。

    周青的父親老周不善言辭,手腳卻異常麻利,記者采訪的幾十分鐘里,他給茭白剝皮的手一刻也沒有停歇。手指甲蓋因長期浸在泥水里,變得有些青紫,手掌上遍布著常年勞作生成的繭子與變深的溝壑紋路。這是普通人為美好生活奮斗的印記與“徽章”。老周不會說什么華麗的語言,只是來了一句:“做生意,我們賣的東西一定要是好的。”

    小周要比老周開朗些,“你看看我們家自己做的藕粉,品質很好的,外面進貨進不到”“菱角、蓮藕都是新上市的,很新鮮”……話語間滿是對父輩努力打下的事業的驕傲,也是對自己接手新事業的純粹的熱愛。

    農貿市場里前來買菜或吃飯的人來來往往,大家的臉上掛著笑容。從晨光中的接力傳承,到飯點的便民創新,再到深夜的煙火延續,“劉姐菜籃子”不同的時間段有著不同的精彩,卻藏著同樣的人間幸福和城市活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在|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机热这里只有精品无需| 91大神在线精品网址|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