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新高”“第一”“首次”彰顯韌性
—— 江蘇開放型經濟穩中有進拓新局
在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外部環境挑戰重重的背景下,江蘇始終堅持開放發展不動搖,推動開放型經濟穩步前行。今年上半年,全省上下以超常規政策和工作舉措應對挑戰,開放型經濟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保持平穩增長,以多個 “新高”“第一”“首次”彰顯出強大的經濟韌性,為全省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全國開放型經濟發展貢獻了江蘇力量。
承壓奮進,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
上半年的江蘇開放型經濟,在承壓中展現韌性,于挑戰中迸發活力。從外貿的逆勢增長到外資的持續領跑,從改革創新的深度突破到就業底盤的堅實穩固,每一項進展都彰顯著“穩”的定力與“進”的動能。
外貿賽道上,今年上半年,江蘇以2.8萬億元的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同比增長5.2%。逆勢增長來之不易,這絕非簡單的數字攀升,更蘊含著結構優、動力足的態勢:今年上半年,我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規模占比首次達到一半,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出口增長17.6%,“新三樣”出口增長3.5%,跨境電商平臺進出口更是實現79.2%的爆發式增長。
外資磁場持續增強,上半年,江蘇以115.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繼續領跑全國,其中制造業外資占比38.1%,彰顯實體經濟的強勁吸引力。“出臺實施穩外資‘22 條’政策后,部分發達國家到資快速增長,日本、德國、盧森堡、瑞士對江蘇實際投資增長均超過100%。”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值得關注的是,這其中,利潤再投資貢獻突出,逆勢增長5.9%,規模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外資用真金白銀對江蘇投下“信任票”。此外,外資重大項目支撐有力,到資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達12個,入選全國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和重點外資項目數均居全國第一。
開放領域的改革創新同樣激蕩著“突破”的銳氣。江蘇中亞中心升級為國家級合作平臺,架起中國與中亞的貿易金橋;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再拓邊界,15家企業、70種物品被納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在全國率先實現生物航油合規出口,綠色貿易的清風勁吹;中新數字貿易試點在電子提單等領域破冰,數字經濟的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政策紅利精準滴灌,筑牢就業“壓艙石”。今年以來,江蘇穩外貿穩就業“12條”與特定時期9條措施形成政策合力,省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增加5%,91.4億元穩崗資金“免申即享”直抵企業,其中15.2億元注入外資企業。“通過強化政策落實、用工保障和監測預警,保持了外資外貿企業用工總體穩定。”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海陸空齊發力,開放大通道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撐。“南京至巴黎、胡志明等客運航線開通,南通至東京、淮安至大阪等全貨機航線新增續航。”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全省在飛39條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15條貨運航線共同織密“空中走廊”,跨境電商班列、JSQ商品車專列加速奔跑,推動“江蘇制造”更快駛向全球。
精準施策,以系統性舉措找到破局路徑
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今年以來,江蘇各部門精準施策,以系統性舉措找到破局路徑,為開放型經濟裝上“穩定器”與“推進器”。
今年以來,省商務廳、發改委等部門接連推出“外貿穩增長22條”“穩外貿穩就業12條”“穩外資22條”等政策舉措,通過貼息、資金扶持等引導金融機構守住“不抽貸、不斷貸”底線,更明確以“不裁員”為導向,既見力度,更顯溫度。
內外貿聯動的“轉換器”高效運轉。江蘇積極推動外貿優品拓內銷,省市聯動舉辦約50場轉內銷活動,為2200余家外貿企業搭建“內銷橋梁”。省市場監管局在全國率先出臺《企業內外貿一體化標準銜接指南》,將外貿轉內銷產品強制性認證時間從1個月壓縮至最快一周,用標準銜接打通“內外循環”堵點,讓“江蘇制造”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游刃有余。
服務企業的“直通車”直達需求。各部門主動上門“送政策”,幫助企業用好紅利;聚焦新興市場開拓,新增103個展會,使總數達288個,展位費扶持比例提至70%以上,為企業“出海”減負;為首批2406家外貿企業緩繳社保48億元,以“緩口氣”的支持換“闖過去”的動能。中國進出口銀行江蘇省分行同步發力,上半年累計發放對外貿易貸款超495億元,為企業及時注入金融“活水”。
涉外法律服務的“防護網”保障企業放心“走出去”。在省內,蘇州自貿試驗區法律服務中心聚合50余家機構,打造“一站式”服務樞紐;江蘇(南京)涉外法律服務中心以省市區三級共建模式加速推進,輻射長三角。在境外,首創“海外法律服務中心”江蘇模式,依托境外經貿合作區在新加坡、柬埔寨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扎根,護航企業項目落地與案件處理。
持續攻堅,繪就開放型經濟新圖景
上半年的亮眼成績為江蘇開放型經濟寫下堅實注腳,但結構性難題仍待破解——一般貿易與民營企業份額有待提升,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短板尚未完全補齊。面對挑戰,下半年,江蘇將持續鞏固“回升向好”的態勢,以攻堅的銳氣、沖刺的狀態,扎實抓好各項任務推進落實,為“十五五”開局積蓄發展動能。
應對美國關稅動向等不確定因素,下半年,江蘇將積極發揮省級應對工作專班作用,建立運行跨部門信息共享、聯合研判、快速響應等機制。一方面,以開放應對“脫鉤”,在全球資源配置中強實力、固安全;另一方面,積極防范外部風險,全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關鍵在于做好存量挖潛與增量培育。下半年,政策支持上,貸款貼息、緩繳社保、金融支持等舉措將持續發力;市場開拓上,“江蘇優品行全球”行動將深入推進,助力龍頭企業、重點項目爭取總部訂單、拓展國際市場。同時,跨境電商發展生態將不斷優化,加強與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頭部平臺合作;市場采購貿易將與外貿綜合服務、跨境電商加速融合,幫助更多小微企業出海闖市場。
服務貿易與數字貿易正從“潛力股”加速成長為“主力軍”。下半年,江蘇將搶抓中新數字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一周年的契機,在數字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試點成果和經驗案例,讓數字經濟的“無形紐帶”串聯起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國際運輸大通道也在從“松散式”向“融匯交融”升級。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新增國際海運航線,力爭總數達90條;中歐(亞)班列開行布局持續優化;航空物流則瞄準生物制藥、電子信息等產業需求提供“精準化服務”,持續優化“江蘇制造”出海的“物流成本”,支撐開放型經濟行穩致遠。
今年4月起,全國25個城市集中開展為期5個月的“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我省南京、無錫、鹽城、連云港等城市參與其中。下半年,江蘇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從優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強服務等方面入手,特別是在壓縮貨物整體通關時間、規范和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費用、加快智慧口岸建設等方面持續加力,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地方層面也在積極發力。南京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將深化QFLP試點,用好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工具,吸引外資總部、研發中心及功能性機構落戶,推動更多標志性項目落地;同時擴大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入境消費網絡,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蘇州市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將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做強“跨境電商+產業帶”和市場采購貿易,支持企業合規出口;強化對重點產業、企業的服務保障,持續擴大中間品貿易規模,支持企業爭取海外長期訂單。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