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楊日成 李柯欣)為探尋蘇式糕點制作技藝,近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科技學院“尋味非遺”社會實踐隊走進位于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的仁昌順蘇式糕點非遺活態文化館,開展非遺探秘活動。此次活動以非遺“體驗+傳承”為核心,通過近距離感受蘇式糕點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將工匠精神傳承深度融入青年實踐,為非遺技藝的活態傳承注入青春力量。
推開仁昌順大門,一股清甜的米香混著桂花蜜味便裹著水汽撲面而來。案板上,老師傅正用雕花梨木模磕出一枚枚定勝糕,粉嫩的玫紅米糕上“定勝糕”的凹紋還沾著細糯的粉屑,仿佛剛揭開的朱泥印章。
在仁昌順,實踐隊成員采訪了蘇式糕點第七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徐曉萍老師。徐老師詳細介紹了仁昌順蘇式糕點技藝的起源、發展歷程及制作工藝,其精湛的技藝和對非遺傳統文化的熱愛讓隊員們沉醉其中。隨后,跟隨徐老師的腳步,隊員們走進了非遺活態文化館,據悉,館內各式蘇式糕點制作模具大多來自明清時期,歷史悠久,這也讓來自食品專業的隊員們對仁昌順蘇式糕點這一傳承百年的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隨后在親身體驗環節,隊員們在徐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定勝糕、青團和鮮肉月餅等極具代表性的蘇式糕點,近距離感受這一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仿佛與千年文化脈絡產生共鳴。活動中,隊員李柯欣向徐老師行拜師禮,徐老師欣然應允,傳承的火炬在這一刻完成了一次堅定的交接。
此外,徐老師向隊員們講述仁昌順正探索“非遺+文旅”發展之路,促進非遺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助力吳江區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徐老師表示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記錄調研體驗過程,對于傳播蘇式糕點非遺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