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海工裝備產業鏈是鎮江市重點打造的“四群八鏈”之一,對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今年上半年,鎮江市船舶海工裝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鏈上骨干企業拉動作用明顯,成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6月份,由鎮江船廠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全國首艘大功率氫電混合動力全回轉拖輪“氫電拖1”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正式入列,標志著我國在氫能船舶應用領域實現歷史性跨越,鎮江制造為全球航運業的低碳變革注入強勁動能。
省鎮江船廠(集團)有限公司電氣室負責人徐犇說:“該船作為推動氫能由‘陸’向‘海’延伸的重大跨越,是鎮江船廠在新能源、新動力特種工程船舶市場的又一次突破,也標志著我國氫能技術在港口輪駁行業創新方面邁出了新的一步,為全球港航業綠色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作為江蘇省第一家造船企業、鎮江船舶海工裝備產業鏈的鏈主企業,近年來,鎮江船廠持續加大產品研發創新力度,銳意開拓新興市場,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今年1-7月份,新接各類海工船舶訂單31艘,比去年同期增長34%,目前在手訂單超過60艘,船舶交付期已延續到2028年。
位于鎮江高新區的恒昇船舶是一家專業生產船用配電控制設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為擴大產能,今年4月份企業新廠房順利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有了新廠房的加持,今年企業產值有望翻一番。
鎮江恒昇船舶設備有限公司生產部總監唐新倫說:“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生產總值,目前電氣車間和鈑金車間全部都是滿產狀態。我們下半年的生產計劃還是非常趕的,目前在手訂單已經排到了2027年。”
日前,市重大項目、鎮江高新區重點建設項目——船舶海工機電配套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作為首家入駐產業園的企業,澳芯海洋科技產品體系豐富,涵蓋船用柴油機和SCR各類管系、起重機配件及金屬材料的生產。今年上半年,企業已完成120臺柴油機管系及配件的研發生產,全年訂單量300臺,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億元。
澳芯(鎮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總監陳小妹說:“從3月份開始到7月份為止,我們的產值達到了3000多萬。現在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30年,就是已經5年之后的訂單了,訂單是排滿的,所以生產時間比較緊張。”
鎮江因江得名、依港而興,發展船舶海工產業有天然的區位優勢和悠久的歷史傳統。近年來,我市已形成船舶制造及配套、海工制造及配套、船海生產性服務于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擁有鎮江高新區特種船舶與海工配套設備產業園、揚中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產業園兩大園區。今年以來,在市場需求回暖、技術創新驅動和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多重利好下,鎮江船舶海工裝備產業展現出強勁增長動能,全市船舶海工裝備產業鏈實現開票銷售80.9億元,同比增長13.6%,主要企業在手訂單飽和,產能加速釋放。
7月以來,江蘇新韓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沿江碼頭上一片忙碌,工人們正加緊趕制多艘82000載重噸的新型散貨船。該船型主機達國際最新排放標準和能效標準,能耗和碳排放大幅降低,受到海外客戶青睞。憑借產品的技術優勢,企業上半年銷售收入達到18億元,同比增長10%。目前企業在手訂單150多艘船舶,交付日期排到2029年。今年,新韓通在抓好散貨輪建造的同時,還拓展多元化船舶市場——推動VLCC油輪生產制造。
江蘇新韓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志清說:“今年,目前已經開工的是后續的319000噸超大型油輪VLCC,預計上(船)臺時間是在今年9月份,2025年年底進行出塢,明年6月份開始交船。”
據統計, 目前,全市船舶海工裝備產業鏈企業共81家,包括船舶制造企業12家、動力系統企業9家、設計及服務企業10家、零部件配套企業44家、原材料企業6家。其中,規上企業4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擁有省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19個。
在鎮江可以做到“足不出市”,就實現整船生產的一站式配套。眼下,鎮江船舶海工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以創新為驅動,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