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海洋經濟頂住壓力、穩中向好,呈現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動能加快轉換的良好局面。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5.1萬億元,同比增長5.8%。海工裝備建造市場三大指標繼續位居世界第一。(8月3日 人民日報)
海洋是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就海洋經濟而言,其涵蓋漁業、船舶制造、海洋能源、濱海旅游等多元產業,在擴大內需、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經成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行進在新征程上,發展結構更優、效益更好、開放度更高、更可持續的海洋經濟,將成為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的強勁“藍色引擎”。
海洋經濟穩步增長,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海洋經濟綜合實力也在不斷地提升。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再創新高,海洋生產總值達105438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0.9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8%。今年上半年,國家宏觀政策支持、數智技術深化應用、綠色轉型加速推進形成的強勁合力,為海洋經濟增長注入了持續動能,海洋生產總值達5.1萬億元,同比增長5.8%。海洋經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也充分折射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
深耕藍色國土、壯大海洋經濟,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我國擁有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1.4萬多公里島嶼岸線、300萬平方公里主張管轄海域,在發展海洋經濟方面潛力巨大。近年來,各地積極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轉型升級,極大地增強了我國海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無論是“綠電”點亮萬家燈火,還是“藍色糧倉”日漸充實,都表明海洋經濟正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躍遷。可以肯定,隨著我國海洋科技創新進步,海洋傳統產業數智化、高端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海洋將日漸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向海而興,方見氣象萬千。當前,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沿海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領域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持續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就要充分發揮新技術、新業態、新服務對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比如,可以大力發展現代海洋服務和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進一步挖掘利用海洋經濟潛力,在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更加強勁的“藍色引擎”同時,也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加澎湃動能。(邵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