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8日,以“智能時代同球共濟”為主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舉行。7萬平方米展區內,800余家企業攜3000余項前沿成果展開全球對話——從特斯拉Optimus的機械臂與華為昇騰384超節點的算力交鋒,到振華重工涂裝機器人與寶鋼AI模型的產業實踐,這場盛會正以東方智慧勾勒智能時代的協作藍圖。而“同球共濟”更成為人類駕馭AI浪潮的核心密碼。
技術共研,破壁而生的協作之力。“敢為天下先,勇向潮頭立”,但獨行快不如眾行遠。華為昇騰384超節點以300Pflops算力實現技術突破,其背后是產學研用的深度協同;振華重工涂裝機器人將生產周期縮短90%、寶鋼AI模型把軋制精度提至83%的實踐,彰顯著“AI+制造業”的融合成效。800余家參展企業中,市外及國際企業占比超50%,特斯拉與階躍星辰的同臺競技……“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當技術突破不再是孤勇者的游戲,而是全球智慧的結晶,智能時代的生產力革命才有了更堅實的根基。
規則共建,守正創新的治理之道。“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對AI帶來的全球性挑戰,本屆大會發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與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治理中心的成立,邁出了規則共建的關鍵一步。大會首創“數學質問、模型質問、科學質問”三問機制,匯聚千余位全球頂尖嘉賓,將人工智能的學術研討推向全新維度。中國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初步考慮總部設在上海)的構想,更彰顯著“和而不同”的治理智慧:既不因擔憂風險而裹足不前,也不因技術狂熱而放任自流。“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AI治理不該是零和博弈的角力場,而應成為各國共繪的“導航圖”,讓技術創新始終行駛在“向善”的軌道上。
青年共育,薪火相傳的未來之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長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藍勝于藍”。青年優秀論文獎征集論文近200篇,投稿作者平均年齡29歲,智元機器人團隊用2年實現營收破億的數字里,跳動著全球AI青年的協作脈搏。這些年輕研究者憑借“靈巧機械結構與智能大模型的融合”,推動機器人從實驗室的理論演示走向真實生活場景,更用開放共享的態度打破知識壁壘——他們的創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同球共濟”理念的生動實踐。當全球青年在AI領域并肩前行,智能時代的火種終將燎原成照亮人類文明的火炬。
WAIC2025的燈光漸次熄滅,但“同球共濟”的理念已融入智能時代的基因。從技術共研的破壁之力,到規則共建的治理之道,再到青年共育的未來之光,人類正以協作智慧馴服AI這匹“野馬”。正如黃浦江的浪潮奔涌不息,這場跨越國界的智能協作,終將推動人類文明駛向更遼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