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cag0"></strike>
  • <ul id="ocag0"><sup id="ocag0"></sup></ul>
  • <fieldset id="ocag0"><menu id="ocag0"></menu></fieldset>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這尊雕塑的塑痕緣何被世界銘記


    一尊創作于1937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的雕塑泥稿,緣何直到1946年才得以展出?這尊保留著煤灰等痕跡的雕塑,為何在巴黎一經面世就震驚了世界?

     今年七八月間,在南京、北京等地,“凱歌穿越八十年”尋訪團成員與雕塑作品《轟炸》數次“相遇”,被作品中這位為躲避日軍轟炸,懷抱嬰兒、手牽幼子、奮力前沖的母親深深觸動。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直接表達戰爭主題的杰作之一,江蘇籍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創作的《轟炸》凝聚著中國人民的血淚控訴,成為人類“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青銅備忘錄。


    雕塑《轟炸》 滑田友 作


    誕生于巴黎地下室的民族悲歌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第一部分,《轟炸》雕塑在此靜靜佇立:年輕的母親仰頭回望天空中的敵機,右手緊摟著懷中的嬰兒,左手拉著幾歲的幼子,在驚惶中奔走。雕塑中,母子三人的身體以45度前傾,形成極不穩定的三角形,母親繃直的脊梁與孩童蜷縮的身體,構成了強烈對比,大大強化了作品的視覺張力。

    “2007年,我們將《轟炸》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的是讓更多人銘記這座城市曾經的血淚,這也是父親生前的愿望。” 滑田友之女滑夏為我們講述了《轟炸》曲折的創作過程——


    滑田友之女滑夏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由此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當年12月,當聽到南京淪陷、同胞被屠戮蹂躪的消息后,遠在巴黎留學的滑田友憤然寫道:“田友深痛祖國今日,視倭寇如至仇。即在巴黎,見彼闊唇弓腿,每不愿同日而立……”

    滑田友將滿腔悲憤融入手中的刻刀,記錄下同胞遭受的深重苦難。5年前,他曾在上海“一·二八事變”中目睹了難民奔逃的一幕:一位母親用身體遮住啼哭的嬰兒,棉襖在寒風中翻卷如殘旗。于是,滑田友抓起陶土反復揉捏,還在泥坯上塑出了母親驚恐的眼神——那是他在南京大屠殺報道中讀到的千萬雙絕望眼睛的縮影,雕塑《轟炸》的第一組泥稿由此誕生。

    然而,1939年歐洲風云突變:9月納粹德國軍隊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因官費斷絕,滑田友陷入極度困頓之中。在德軍逼近巴黎前,滑田友將《轟炸》泥稿等一批反戰作品埋藏于地下室的煤堆之下。經過戰火中的蟄伏與藝術淬煉,1946年雕塑《轟炸》問世后,其高度的藝術成就以及對戰爭罪行的無聲控訴,引起同樣經歷戰爭創傷的法國觀眾強烈共鳴。這件作品被法國教育部收購,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打破僅收藏本土藝術作品的慣例將其永久珍藏,滑田友也成為第一位被編入法文版《世界美術百科全書》的中國人。 


    滑田友與作品《轟炸》


    每道塑痕都是戰爭傷痕的見證

    在滑田友故居工作室中,陳列著許多滑田友生前的作品,這座1.2米高的《轟炸》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滑夏常會輕撫雕塑,回憶起獨屬于父親的傳奇。

    滑田友生于江蘇淮陰,1933年在“伯樂”徐悲鴻的幫助下赴法留學,其間他學習西洋雕塑技法,并致力于與中國雕塑傳統相結合,后來成長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的先驅。

    對于《轟炸》,曾任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院長的錢紹武如此評價:作品通過母子三人躲避飛機轟炸的情節,通過三個不同年齡人物的不同動勢與表情,自然地表現出他們在敵機轟炸下的不同心理狀態,表現了中華民族母性的博大、慈愛,為了兒女和家園敢于和敵人抗衡,維護人類的尊嚴和正義。

     今年4月,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邵曉峰在《光明日報》上發文講述《轟炸》的文化意義時,描述了1946年作品重見天日即將鑄銅時的往事:滑田友堅持保留泥稿上煤灰的痕跡,甚至與法國的鑄造工匠發生激烈爭執:“這些裂紋是母親摔倒時膝蓋擦過碎石的痕跡,磨平它們就是在抹殺歷史。”

    邵曉峰認為,恰是這些常人眼中的“瑕疵”,讓冰冷的金屬有了“體溫”,每道塑痕都成為戰爭傷痕的見證,讓歷史呼吸、使記憶鮮活。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看來,《轟炸》不僅是一尊藝術珍品,更是歷史的見證。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


    在紀念館悼念廣場上有一條銅板路,上面鑄有200多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和重要證人的腳印,其中一塊銅板上只有一只右腳印。周峰告訴記者,這只腳印是已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吳秀蘭的。1937年冬,日軍轟炸南京,當時24歲的吳秀蘭帶著3個女兒躲到了秦淮河邊,一顆炸彈落在她們身邊,8歲的大女兒當場遇難,吳秀蘭和二女兒腿被炸傷,小女兒幾天后不幸夭折。此后,吳秀蘭左腿被鋸,留下了終身殘疾和難以彌合的傷痛。“這就是這尊雕塑的現實版啊!《轟炸》通過母親的眼神凝固了人類文明史上這至暗時刻,傳遞出對戰爭永恒的警示。”

    人類期盼和平的藝術證言

    在中國美術館,除了館內收藏的《轟炸》原件外,還在廣場上用3D技術放大制作了一尊《轟炸》雕塑,供觀眾品味、鑒賞。

    在滑夏看來,父親不只是藝術家,更是一位愛國者。除《轟炸》外,抗戰期間,滑田友還創作《轟炸后》《南京大屠殺》《日人暴行》等圓雕、浮雕稿。在法國,他積極聯絡,組織義賣展覽,將所得資金悉數寄回祖國。1948年,滑田友回國擔任北平藝專雕塑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后作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美工組副組長,創作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五四運動》等大型浮雕。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入口處,著名雕塑家吳為山為紀念館擴建工程而創作的《冤魂的吶喊》等4組雕塑令人震撼。其中一座10余米高的大型雕塑《家破人亡》,表現了一位衣衫襤褸的母親抱著死去的孩子,仰天呼號、悲痛萬分。時隔數十年,兩代雕塑家不約而同選擇 “母子”體現同一主題,傳遞了怎樣的情感表達?

    吳為山認為,《轟炸》與《家破人亡》中的女性,充分體現了偉大的母愛,也是祖國母親的象征。面對深重的災難和巨大的悲痛,她們依然選擇堅定地站立,這是我們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象征。


    著名雕塑家吳為山


    2007年12月13日,《轟炸》正式入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并與象征大屠殺期間生命消逝的“12秒流星裝置”并置。周峰說,許多幸存者在雕塑前長久駐足,有幸存者看到雕塑時潸然淚下;有日本民間團體在雕塑前默哀,并留下反對戰爭祈求和平的寄語。他說:“展示這樣的作品,旨在讓觀眾從情感與理性雙重維度回望歷史,既緬懷遇難同胞,更思考如何守護今日來之不易的和平。”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作為世界語言的雕塑藝術,總是以立體的造型全方位展示它的精神價值。當藝術成為歷史的青銅備忘錄,它既提醒我們和平的珍貴,更昭示每個生命都有責任捍衛人類的尊嚴與文明的火種。”吳為山堅定地說。


    尋訪團根據雕塑《轟炸》(1937年—1946年)創制的海報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總策劃:雙傳學  顧雷鳴

    策  劃:田  梅  薛穎旦  馮海青

    統  籌:涂  珂  顧星欣

    文  字:徐  寧

    攝  像:胡  楠 魏林娜

    剪  輯:胡  楠

    美  編:朱  麗

    檢  校:王  瑾

    刊頭題詞:孫曉云

    海報指導:陶霏霏

    海報設計:盧思涵

    支持單位: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 南京藝術學院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出 品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播放器|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日韩高清一级毛片| 亚欧日韩毛片在线看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日韩AV毛片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 |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www.精品国产|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遮挡|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99| 蝌蚪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现线拍久青草| 99热在线日韩精品免费 |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