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8月10日,“非遺煥新 青春同行——蘇港澳臺青年非遺傳承保護活動”在常州落下帷幕。60余位來自江蘇和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青年,繼南京、無錫、南通海門的非遺探訪之后,在常州這座千年古城,研學亂針繡博物館,以指尖觸碰匠心;探訪盛宣懷故居,以心靈對話時光,為這場文化之旅畫上圓滿句號。
當天,在青果巷對面的江蘇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內,青年們在一場非遺市集中流連忘返。糖畫傳承人呂廣平以糖為墨,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亂針繡傳承人黃莉指尖翻飛,彩線交織成美麗畫卷;留青竹刻傳承人林媛英刀鋒游走,竹片在手指間煥發新生;剪紙傳承人孫丹丹巧手裁紅,方寸之間盡顯秀美江南……大家被琳瑯滿目的非遺文創產品深深吸引,十二生肖剪紙,桃木、紫檀木常州梳篦,留青竹刻小項鏈……精美無比的各種產品,大家挑了一件又一件,要帶回去與親戚朋友一起分享。最有趣的是棉花糖展位,白的、紅的、藍的,一束束,剛做出來就被搶走,甜蜜的香氣劃過鼻尖,沁入心田。
在常州亂針繡博物館,青年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從穿針引線學起,一針針、一線線,目標是讓金黃艷麗的兩片銀杏葉在扇面逐漸呈現。“今天的體驗真是太難忘了,沒想到看起來非常復雜的亂針繡,我們也可以嘗試去做,這樣的體驗太難得了。”澳門青年何耀東說。
“在江蘇的這幾天,我們不僅看到了非遺之美,更感受到了這里的生活溫度。”大家紛紛感慨,“我們賞非遺、學非遺、購非遺,一切都那么令人難忘,還有便捷的手機移動支付,讓體驗更加絲滑。”
常州的文旅魅力,不僅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得益于先進的現代服務業支撐。據中國銀行常州分行相關人士介紹,該行針對境外人士積極優化支付服務,在漢江路國際街區打造外卡服務示范區,讓境外游客暢享便捷支付。
“這個小妹妹也是在澳門讀書!”在留青竹刻展位前,一位文靜的少女正專注刻竹,刀鋒輕挑,竹青漸顯山水之韻。她叫路舒越,常州人,即將在澳門科技大學讀大三,同時也是留青竹刻的年輕傳承人。2016年,路舒越追隨國家級非遺常州留青竹刻市級傳承人林媛英學習竹刻,先后獲得國家級“蘇藝杯”金、銀獎。“留青竹刻對我而言,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精神追求。”路舒越說,“就像做留青竹刻,青春需在磨礪中出彩。”
當青春與非遺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五天的非遺之旅讓蘇港澳臺青年不僅心貼得更近,也在品文化、讀歷史,探非遺、賞民俗中,點燃心中文化火種。并肩同行,心手相連!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綻放出絢爛的光芒!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肖秋/文 趙亞玲/攝 王蘇禾/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