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蘇各地的特色農產品陸續上市,各種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助力農產品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徐州:“蓮魚共作”迎豐收 立體種養助力鄉村振興】
位于徐州豐縣順河鎮齊廟村的“蓮魚共作”特色種養基地近日迎來豐收,30余畝水果蓮蓬進入采摘期。依托“一村一品”建設,當地盤活村集體土地資源,利用30余畝土地,種植一種名為“太空蓮36號”的水果蓮,采摘期可從7月份持續到10月份。同時,基地還創新采用“蓮蓬+小龍蝦+桃樹”立體種養模式,實現“一地多用 一田多收”。
江蘇省委駐豐縣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單川:“幫助這些經濟薄弱村擴大他們特色農產品種養殖的規模,使他們的產業更好、更健康,更長遠地發展。”
【鎮江:巧打“時差”牌 新技術搶出葡萄黃金商機】
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季節,鎮江句容茅山鎮丁莊村的陽光玫瑰葡萄迎來豐收。得益于雙膜促早栽培技術,這批葡萄的成熟期大幅提前,7月中下旬就開始上市銷售,比傳統種植模式提早了一個月。雙膜促早栽培技術是通過在葡萄園搭建內外兩層薄膜,形成保溫層,有效提升棚內溫度,促使葡萄提前萌芽、開花、結果。
農技專家芮東明:“通過雙膜促早的話能夠避開高溫對葡萄的危害,還有一個就是葡萄雙膜促早整個生長期往前移,所以在勞動用工這塊能夠很好地緩解用工難、用工貴的問題。”
近年來,鎮江句容以各類新技術助力葡萄產業發展,全市葡萄種植面積約5.2萬畝,去年全年產量8.9萬噸。各類新技術的成功實踐,為本地特色農產品的提質增效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讓更多果農可以享受到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記者│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李明洋
供片臺丨徐州臺 句容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