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提出,要緊貼民生推動新疆高質量發展。江蘇第十一批援伊干部人才堅持80%以上援疆資金傾注基層、聚焦民生,在教衛提質和人居環境改造方面不斷發力,用一系列民生援疆成果續寫綿延不斷的:“山海情”。
在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市,一座全新的急診急救中心即將投入使用。這是南京江寧區醫療援疆的重點項目,建成后將新增床位90張,配備40臺(套)先進急救設備,將全面提升縣域急診急救的綜合能力。除了硬件建設的升級,針對當地冠心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的現狀,江蘇援伊南京江寧工作組投入援疆資金800萬元建設介入導管室,并在援疆醫生的帶領下取得了國家胸痛中心的認證,為全縣及周邊群眾鋪設了一條高效的“心”生命通道。
特克斯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厲其昀:“其實最受惠的病人就是這種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的救治,原來他們需要經過大概接近一個小時40分鐘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救護車送到伊寧去救治,現在到了導管室進行一個急診的介入治療能夠救治這部分的病人。”
除了醫療資源“輸血”,江蘇醫療援疆更注重通過人才“造血”,讓當地百姓從“病有所醫”走向"病有良醫"。伊犁州友誼醫院由江蘇省人民醫院對口援助,在第十一批援伊專家的指導下,醫院建成了北疆唯一區域醫療中心,并將心血管內科、重癥醫學科、病理科打造成國家級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同時,援伊專家還圍繞當地科研水平薄弱的問題,提升臨床科研硬件設施,并通過舉辦培訓班、外派交流學習、開展科研項目等方式,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本地醫療人才。
伊犁州友誼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雁:“我們建立了臨床醫學研究院,鼓勵大家進行一些臨床科研,第二個我們把臨床上所見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樣本,我們給他建立了樣本庫,這樣便于我們對于這些樣本資源進行發掘,更好地為以后這些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提供一個方向。”
除了提升醫療福祉,江蘇援伊工作組注重將更多資金和資源用到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的“刀刃”上。今年5月,由揚州援建的新源縣中部片區鄉鎮供水擴容改造項目正式投入使用。項目投入援疆資金9000萬元,包括新建日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的凈水生產線和老廠區改造。水廠擴容改造后,新源縣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從5.5萬立方米提升至10.5萬立方米,讓周邊20萬居民用上“放心水”。
新源縣城南社區阿西木街四巷居民毛麗達:“以前是一到四五月份的時候,水特別渾濁,菜地上澆水的時候,特別是到五六樓就水壓特別小,(現在)隨時就可以把水龍頭一打開特別干凈,而且我們的水壓也特別大,沒有見過停水。”
從長江之濱到伊犁河畔,第十一批江蘇援疆隊伍始終堅持民生優先原則,在醫療、教育、人居環境等領域不斷提升援疆“民生溫度”。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以來,援疆醫療團隊累計門診接診27.6萬余人次,培訓當地醫生9.8萬多人次,結成師帶徒440對,指導開展手術2.37萬例,巡診、義診服務基層群眾10.4萬人次。江蘇累計選派665名教師來伊支教,實施教育援疆項目63個,投入資金17.25億元,讓各族師生受益匪淺。2023年以來,64.76公里嶄新鄉村道路延伸希望,9座鄉村水廠清泉流淌,226.68公里管網暢通血脈,35個村莊、14個連隊舊貌換新顏,不斷提升當地居民生活水平。
記者│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鄭凌 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