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cag0"></strike>
  • <ul id="ocag0"><sup id="ocag0"></sup></ul>
  • <fieldset id="ocag0"><menu id="ocag0"></menu></fieldset>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文化新觀察|穿雨林下深海,這里的文物普查不一般

    雨林蔥蘢,水汽氤氳。一位年輕姑娘踩著茂盛的野草在橡膠林中穿行,悉心記錄下每一株橡膠樹的樹圍大小、枝丫數量等情況。大部分人可能想不到,她在進行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四普”)工作。

    年輕姑娘名叫符仙瑾,出生于1998年的她,已是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負責人、縣“四普”普查隊隊長。對于保亭縣的文物點,她如數家珍。

    “橡膠樹也可以是文物,而且是‘活著’的文物。”符仙瑾說,這片橡膠林試驗田建設于1959年,是那個熱火朝天開發海南時代的珍貴見證,2020年被公布為海南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片橡膠林,映照出在海南進行文物普查工作的特殊:獨特的熱帶氣候、海島地形、海洋區位,都給這片土地帶來了特色鮮明的歷史遺存,形成了特有的普查環境。

    記者近日跟隨國家文物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基層行主題宣傳活動來到海南,同符仙瑾這樣的“四普”一線工作者一道穿雨林、進山村、臨大海,細數南海之濱的文物“家底”,感悟祖國文化遺產的豐富博大。

    雨林中看遠古人類史

    夏日驕陽似火,站在南或河遺址探方旁的考古項目領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侯亞梅卻仿佛感受不到雨林中的悶熱。今年60歲的她做事風風火火,提起石器眼中流光,話匣子打開就滔滔不絕。

    南或河遺址位于白沙黎族自治縣,2023年被發現。考古工作者通過階段性發掘,確認該遺址是目前在海南島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南或河遺址也順理成章成為“四普”新發現文物點。

    距今約1萬年的測年結果、類型多樣的石制品類型、層次分明的文化層序——伴隨著侯亞梅的講述,一幅萬年前的古人類活動圖景逐漸浮現在記者眼前:原始的海南島上,熱帶植物遮天蔽日,先民們順著南或河向雨林深處探索,為了削砍食物和工具,他們進行著石器制作等生產和生活行為,留下一層層的文化遺存……

    “你們看,這些石器多美呀!”拿起一件做工精巧的打制石器,侯亞梅細細介紹起它的制作過程。在出土文物臨時庫房中,目前編號的石制品已有6000余件,篩洗出土石制品達20000余件。接下來,它們還將經歷漫長的整理研究過程。

    ??圖為南或河遺址出土的部分石制品。新華社記者徐壯 攝

    “南或河遺址較為完整地保留了當時人類石制品打制和其他豐富生活行為的證據,為進一步的石器技術演變與古環境耦合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也為研究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的人群互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據。”侯亞梅說,“四普”令南或河遺址這樣的重大考古新發現得到了妥善認定和保護,也助力她和團隊心無旁騖地將對這里的探索深入下去。

    火山下看勤勞奮斗史

    瓊島多山。海南北部的火山群面積廣闊,火山運動帶來了肥沃的土壤、秀麗的風光,也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

    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三卿村——一座火山爆發遺跡上建起的古村落,便講述了古人因地制宜、順應自然建設家園的故事:平整的熔巖臺地成為房屋的基礎、黑色的火山巖是建屋的原料,火山土壤里長出的作物營養又高產……

    ??圖為三卿村一角。新華社記者徐壯 攝

    “這座約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是海南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海口‘四普’新發現文物點之一。”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副局長張艷感慨,“村中留存至今的100余棟古石屋雕琢精密、規劃合理,住起來冬暖夏涼。古老的石屋和濃郁的火山風情共生,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歷史見證。”

    從海口一路向西,“四普”的新發現文物點各有深厚意蘊。

    在臨高縣皇桐鎮國營紅華農場,一棟歐洲風格的磚木結構瓦房格外顯眼。它記錄了一個激情燃燒的建設時代。

    臨高縣“四普”專家組成員唐凱告訴記者:“20世紀50年代,紅華農場在種植橡膠初期,由于沒有經驗,屢遭挫折,國家請來外國專家指導種植橡膠。這棟瓦房便是專門建給外國專家居住的。”

    保存完好的外國專家用房,至今仍讓當地村民們回想起那段共和國建設者揮汗如雨的歲月。也因此,一看到征集“四普”文物線索的公告后,村民們就主動匯報給當地有關部門。在專家實地考察調研后,這里被確定為新發現文物點。

    “我們很欣慰,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對文化遺產的重視和珍愛,成為我們推進‘四普’工作的巨大動力。”唐凱說。

    大海上看文化交流史

    海風輕拂,位于瓊海市潭門鎮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如一艘巨船,靜靜遙望大海的方向。

    6號展廳里,震驚世人的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的部分考古成果正在展出。琺華貼金鏤空花卉紋梅瓶、紅綠彩纏枝蓮紋碗、素三彩象形執壺、來自海外的珍貴硬木……400多件從明代沉船上出水的展品,向人們勾勒出一條富饒的海上絲綢之路。

    ??圖為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新華社記者徐壯 攝

    曾擔任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考古調查副領隊的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考古研究所館員張凝灝告訴記者,“四普”中他所在的團隊又承擔起了新任務:對海南島沿海水下不可移動文物點做復查。

    作為中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海南的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重要且艱巨。

    “島礁密布、水深難測、天氣復雜,經常一出海就成了漂泊在海上的孤舟。”皮膚曬出古銅色的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考古研究所臨時負責人、三沙“四普”工作隊隊長壽佳琦介紹,三沙“四普”島礁陸域調查共分兩個階段,歷時30天,航程約600海里,足跡遍布甘泉島、永興島等西沙17座島礁。

    “工作隊著重開展涉海廟宇等海洋民俗信仰文化調查,挖掘具有三沙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壽佳琦說,采用傳統田野調查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文物普查更高效、也更全面了。

    乘風破浪的普查,換來了扎扎實實的收獲:普查隊在西沙區調查新發現文物27處。新發現文物點包括珊瑚石堆砌的“兄弟公廟”等多處具有鮮明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化遺產,進一步豐富了三沙市文物資源。

    據介紹,截至2025年4月,海南省已復查“三普”不可移動文物數量4274處,復查率100%;已調查新發現文物數量656處。

    “四普”還在繼續。隨著普查進入第三階段,全國各地的文物普查工作者們又將投入新的工作,向著建立更加清晰、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國家不可移動文物數據庫目標努力前行。


    策劃:張曉松

    主編:林暉、孫聞

    記者:徐壯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97视频精品视频人人一二区|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网站| 99久久精品影院老鸭窝| 国产免费无遮挡精品视频|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观看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偷窥熟女高潮精品视频| 杨幂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日韩免费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 日韩精品视频美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2021国内久久精品|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