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午12時,隨著最后一批考生錄取審核通過,2025年江蘇高招錄取現場,持續奮戰的工作人員終于松了口氣。歷時兩個月,從考試組織、計劃編制、評卷劃線到志愿填報、招生錄取,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圓滿達成“平安高考”目標,本科及“雙一流”高校錄取人數穩步提升。
在徐州新沂市一家鄉鎮郵局,快遞員正將一封封高考錄取通知書親手遞到考生手中。“多虧了專家的志愿填報指導。”常年在外務工的張先生面對孩子的志愿填報曾一籌莫展。“這樣填報,能充分利用分數優勢拉開梯度,更穩妥。”在省教育考試院專家的精準指導下,小張順利被心儀高校錄取。
今年高考志愿填報期間,省教育考試院抽調30余名業務骨干,組建高考志愿填報黨員先鋒服務隊,深入農村鄉鎮、中學校園、社區街巷、警營單位進行志愿填報指導。在黃橋、新沂、贛榆等地區,服務隊重點幫助留守考生、家庭經濟困難考生,科學把握志愿填報策略。
除了線下的“面對面”服務,省教育考試院的“線上咨詢”同樣高效暢通。“哪些批次不能兼報?”“特殊類型志愿如何設置?”……在江蘇高考志愿填報政策咨詢平臺上,考生和家長提問不斷。本科、專科志愿填報期間,“在蘇招生高校招生網上咨詢會”匯聚省市招考機構與194所省內外高校,累計解答各類問題1.3萬余條。24小時在線智慧答疑平臺更是全天候服務考生超30萬人次。
“溫馨提醒:今年高考第二階段志愿填報7月28日17時截止,請符合條件、尚未填報的考生抓緊填報。”在志愿填報截止前夕,尚未完成填報的考生都收到了這樣的短信。從考前天氣提示到志愿填報提醒,一條條短信傳遞著關懷,讓考生倍感暖心。
開展錄取工作期間,省教育考試院大樓的燈光常常亮至深夜,咨詢專線的鈴聲此起彼伏。“怎么辦?我沒看清學校錄取要求,萬一被退檔怎么辦?”7月2日,就在填報志愿截止的當天夜里11時多,值班人員小李接到一個電話,聽筒里的聲音帶著哭腔。原來,該考生沒有看清所報專業對于色覺的要求,可能面臨退檔風險。
“別慌,慢慢說。”小李一邊記錄,一邊耐心解釋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體檢限考的有關規定,“投檔是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你填的這所學校屆時不一定能投到;另外,填報征求志愿也可以補救。”在小李的安撫下,考生情緒逐漸平復。本科批次錄取結束后,這位考生和父母特意來到考試院致謝,并帶來了好消息:已被另一所心儀的高校順利錄取。
錄取結束之際,省教育考試院全面回顧今年的來時路:高考考前通過“四不兩直”方式,赴市縣保密室及考點實地調研;考試期間,全省281個考點、13560個考場秩序井然,未發生失泄密和群體性違紀舞弊事件;全省為223名殘疾考生提供合理便利,其中為2名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試卷、單獨設置考場,并配備專業盲文教師全程保障;組建由3000名骨干教師構成的評卷隊伍,嚴格執行“四評制”“復查制”,紀檢干部全程駐點監督,以最嚴的紀律、最規范的操作筑牢評分公信力;1600多所在蘇招生高校全面實行“網上錄取”,錄取現場錄檢聯絡員“一對一”服務,考生檔案流轉全程可溯。
“我被北京的一所高校錄取了。”幾天前,連云港考生小王的報喜電話讓考試院工作人員眼眶濕潤。高考期間,小王突發氣胸,需配備氧氣瓶考試。省市考試院指導考點嚴格遵循應急處置流程,啟動備用考場,開辟綠色通道,并協調醫院在考場外增派專科醫生全程護考,全力保障其順利完成考試。“考生能夠被錄取到自己理想的高校,我們考務人員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連云港市考試院負責人感慨。
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表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招考,根基在作風,關鍵在為民。在錄取開放日活動中,30多位考生、家長和媒體代表實地見證了錄取流程。“從工作人員的嚴謹細致中,真切感受到了高考的公平公正。”南京市第十三中學教師張潔潔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程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