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被譽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黃金”。然而長期以來,數據要素流通不暢、價值釋放受阻如同無形的“梗阻”,制約著區域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如何打破壁壘,讓數據安全、高效地流動起來?《江蘇省數據條例》的出臺,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制度答案。常州市鐘樓區敏銳把握機遇,緊扣“支持企業等經營主體依法依規進行數據加工”“推進數據產業發展載體建設”等《條例》要點,在制度創新與場景應用兩端發力,積極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鐘樓路徑”。
今年6月,長三角OPE數智產業創新社區在鐘樓區成立,開放45億條醫療數據,提供算力、標注等全棧式服務,支持“一人企業”(OPE)創業,這種“把試驗田深耕成高產田”的魄力,既彰顯了《江蘇省數據條例》的制度保障作用,也體現了鐘樓區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戰略眼光和責任擔當。
長三角OPE數智產業創新社區以“單人+AI即團隊”為核心理念,通過一套科學智慧的生態體系賦能個人創業者,將構建“政府引導+市場導向”的一個核心機制,設立由鐘樓區政府、鐘樓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及行業專家共同組成的OPE數智產業創新社區指導委員會,負責政策供給與跨區域資源協調;整合政府、國企、私企、基金、開源社區等主體,構建起“政府統籌—國企賦能—企業主建—資本支持—技術開源”五方協同體系,協同推進算力調度、政策落地、技術賦能等工作。
同時,該社區發揮產業基礎扎實、數字化基礎設施完善的優勢,為個人創業者提供數據、網絡、算力、場景、產學研融合、基金、人才、產業配套政策八大要素支持保障,布局打造醫療健康、具身智能等N個垂直領域孵化中心,全面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過去在AI領域創業,最頭疼的就是‘三無’——無算力、無數據、無生態。”長三角OPE數智產業創新社區算力提供方中國移動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隨著《江蘇省數據條例》釋放的政策紅利,讓這里真正實現了‘單人+AI即團隊’的創想。”
在鐘樓,初創企業可調用每秒千萬億次算力驗證模型,行業巨頭能對接萬例專病數據庫,開發產品數據脫敏技術,破解隱私困局。
點進常州市鐘樓區打造的“數字健康實驗室”,2000+合作機構、超16P+入駐數據體量、200+合作專家……龐大資源池讓醫療數據服務觸手,全國各地醫療企業借助該平臺,輕松獲取垂類醫療數據。
“我們做醫療人工智能開發,過去總是為數據而焦頭爛額。現在在鐘樓區的大數據平臺上,我們可以獲得各類垂類的專業醫療數據,也無需為算力而發愁,使得我們的想法加算法變成臨床驗證,只需要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大大加速了我們創新轉化的效率。”慧影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柴象飛介紹到。
鐘樓區依托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常州)中心,推動建設服務全國“政、產、學、研、金、介、用”的數字健康實驗室可信數據空間,成為江蘇省醫保行業可信數據空間的首批參與主體,構建“標準先行、可信流通、工具賦能、機制驅動”的創新體系,為全省乃至全國數字健康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條例》出臺前,我們對公共數據應用路徑不清晰,不敢輕易嘗試數據流通。” 數字健康實驗室的合作伙伴感嘆道,“過去獲取公共健康數據需要復雜審批,如今通過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研發效率提升顯著,僅用半年就完成了慢性病風險預測模型的迭代升級。”
《條例》的政策賦能與數據要素釋放的價值紅利,在鐘樓區的實踐中遠未止步。鐘樓區圍繞構建“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的數據生態,正在積極布局數據標注基地建設,培育六類數據企業,壯大數據產業集群,持續推動技術創新突破與應用場景落地見效。
“我們將繼續深化《江蘇省數據條例》的實踐探索,在數據確權、交易等關鍵環節實現突破。”鐘樓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讓數據要素真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這片創新的熱土上,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鐘樓實踐”正在書寫新的篇章。
【法規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