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范子軍
海關總署7月14日發布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2.9%。其中,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我國外貿保持較強韌性,實現總量增長、質量提升、變量可控。
外貿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各地各部門實施政策“組合拳”穩外貿,廣大外貿企業應變求新,我國外貿在復雜環境中穩健前行,實現總量增長、質量提升、變量可控,展現出獨特的韌性和活力。
總量增長展韌性、彰活力。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合作共贏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拉緊經貿合作紐帶,增強外貿抗風險能力。今年上半年,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伙伴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在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也貢獻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對非洲進出口1.18萬億元,增長14.4%,對中亞進出口3572億元,增長13.8%。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合作共贏推動經濟全球化,通過市場多元化等方式確保國際市場份額不減,有力有效釋放市場潛力,化解、對沖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為我國外貿穩定發展提供支撐。
質量提升顯優勢、見動力。依托完備的產業體系,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不斷的高質量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有力確保外貿頂壓穩增,尤其是出口保持穩健增長態勢。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8萬億元,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60%,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2個百分點。其中,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增長超兩成,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產品增長12.7%;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9.2%,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出口動能向優向新,出口產品創新底色更加鮮明,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競爭優勢越發凸顯,外貿“含新量”“含金量”日益提高,貨物貿易“量質齊升”內生動力更趨強勁。
變量可控強信心、增定力。盡管面臨外部不確定性,外貿規模頂住壓力穩定增長,得益于各方眾志成城、合力托舉。“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創新讓貨物流通更快,深化聯合激勵送上融資便利“及時雨”,支持保稅維修等新業態為企業拓展新空間……相關部門推動29項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落實,降低了經營成本,增強了外貿企業信心;民營企業出口8.52萬億元、增長8.3%,外資企業出口3.49萬億元、增長5.4%,國有企業出口9687.3億元、增長3.8%……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3萬家,正是各類經營主體奮力拼搏、齊頭并進,共同穩住外貿大盤。
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是穩外貿“底氣”所在。在全球經濟貿易受沖擊,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國外貿頂住壓力、保持動力、展現活力,體現出較強韌性,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良好態勢,發揮多元穩定的市場、創新優質的產品、應變求新的外貿主體等諸多優勢,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驅動中國經濟大船劈波斬浪、奮楫前行。(范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