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輕點,招標文件中的隱蔽條款被AI瞬間標紅,并同步生成包含法規依據和建議的“修改方案”。江蘇大業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宗鋒告別了熬夜核對的歲月,“以前多人復核多次校驗還易出錯,現在排查錯敏詞、一致性等隱形問題快而準,更破除交易壁壘,讓招標回歸‘競爭擇優’本質。”他感嘆道。
宗鋒口中的“神器”,正是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依托海量數據資源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現有招標助手、智能問答、智能監管等多個應用場景。《江蘇省數據條例》提出“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場景創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促進數據在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生活服務等領域的深度應用”,面對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資金密集、資源富集,招標人設置壁壘、投標人圍標串標等頑疾,江蘇以8TB交易數據、800余份政策法規和處罰案例為基石,用智能技術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為陽光公平交易市場夯基壘臺。
智能體上崗,7×24小時服務“無處不在”
在交易服務一線,傳統服務模式常受限于時間和人力,市場主體政策咨詢、流程困惑常遇“下班無門”窘境。江蘇大模型聚焦主體信息庫、評標專家庫、藥品采購等高頻操作與政策,構建起專業可靠的公共資源交易知識體系。
這一“智能問答”服務體依托交易平臺,提供全天候在線的政策咨詢與問題解答服務。招標文件編制人員深夜遇到緊急難題、外地企業首次投標不熟流程、供應商對藥品采購新規存疑……這些過去需等待工作日人工解答的問題,如今均能實時獲得權威指引。交易服務從“工作日窗口”升級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貼身助手。
穿透文件迷霧,千億招標源頭扎緊公平籬笆
招標文件是交易起點,其條款設置的公平性直接決定競爭是否充分。以往人工審查依賴經驗,對隱蔽性、專業性強的限制性條款識別難度大。江蘇大模型融合語義理解、邏輯推理與多模態技術,構建智能審查體系,穿透文件迷霧。
模型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超級審查員”,逐字逐句解析招標文件中苛刻資質要求、指向性技術參數、傾向性評分細則等潛在壁壘,精準定位問題條款。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事前審查機制,將問題攔截在招標發布前。今年以來,該模型已輔助完善招標文件超5000份,對應招標估算價高達1000億元。
深挖行為軌跡,圍串標“電子眼”全流程預警
圍標串標行為隱蔽復雜,人工核查如同大海撈針。江蘇將AI深度融入交易全鏈條,使其成為敏銳感知風險的“神經末梢”。
該模型對投標文件中的關鍵詞、高頻詞等進行差異分析,一旦發現高度疑似圍串標線索,即刻預警并推送至監管后臺,形成“實時感知-快速研判-精準打擊”的閉環。今年以來,依托該模型及建立的全流程留痕閉環管理機制,全省已協助紀檢監察、行政監督部門等查實處罰圍標串標企業92家,極大震懾了違法行為。
數據要素撬動,公平紅利激活千億市場
從智能服務到智能監管,江蘇以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小切口”,撬動了營商環境的“大改善”。經測算,依托智能化手段打破信息差、提升便利度、強化監管能力后,公共資源交易投標成本顯著下降約30%,相當于為每百家投標企業節省超千萬元級費用負擔。
更為顯著的是公平競爭環境的提升:民營企業中標率躍升至61.23%,中小微企業中標占比提升至53.52%。今年以來,江蘇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實現國有資金節約或增值達441.92億元,規模相當于南京地鐵三條新線路的總投資。
“我們正從海量交易數據的‘富礦’中,提煉出規則公平的‘真金白銀’。”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人表示。在《江蘇省數據條例》指引下,江蘇以數據要素×人工智能的融合創新,不僅顯著提升了公共資源配置效率與公平性,更探索出一條以技術賦能治理、以數據驅動公平的新路徑,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貢獻了可復制的江蘇智慧。當海量數據被賦予智能,公共資源交易的基因正被重塑,陽光與公平成為市場最堅實的基石。
【法規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