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世界青年的目光投向江蘇,共赴這場以“拓展青年潛能 助力全球發展”為主題的盛會,感知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的獨特魅力。近年來,越來越多青年“用腳投票”,選擇江蘇成為安放青春和夢想的“棲息地”。在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報告中,南京、蘇州、無錫三座城市進入榜單前十。江蘇省青年發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激活城市年輕力——江蘇青年發展型城市研究報告》顯示,南京的“含青量”最高,14—35周歲青年常住人口占比達30.69%。這片土地究竟藏著怎樣的密碼,讓世界青年選擇在此扎根、逐夢、綻放?
江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與生俱來的開放基因,讓它成為全球青年眼中的“機遇之城”。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量均居全國第一,自貿試驗區覆蓋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大片區,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投資和人才,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和創業機會。世界青年在這里既能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國際合作機遇,也能享受到中國市場和江蘇發展的紅利。兼容并蓄、雙向開放的格局和生態,為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們在這片熱土上施展才華、實現夢想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而青年也在此找到了個人發展與全球進程的“共振點”。
當青年與科技相遇,江蘇便成了創新的“化學反應器”。蘇州的生物醫藥、無錫的低空經濟、南京的軟件產業……“熱帶雨林”般的產業生態,讓世界青年看到的不僅是完整的產業鏈,更是個人成長的“上升曲線”。江蘇對青年的吸引力,不僅源于硬實力,更在于軟環境。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并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省份目標,編制發布省級青年發展綜合指數。近年來,江蘇積極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建立了多個青年創業園和孵化基地。從“蘇青驛站”的過渡性住房,到創業初期的項目孵化、資金扶持,再到成長期的資源對接、梯度培育,江蘇構建了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網絡。政策創新不再停留于“給優惠”,而是深入青年發展的痛點:降低試錯成本、包容鼓勵創新、搭建成長階梯。這種“托舉”不是單向給予,而是“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的雙向奔赴。
在很多青年眼里,江蘇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活態博物館”,也是具有未來氣息的“文化實驗室”。南京的六朝古韻與青年音樂節的時尚共振,蘇州園林的粉墻黛瓦與平江路的潮玩集市對話,揚州運河的槳聲燈影與數字技術交相輝映,這種“傳統與現代共生”的文化生態,讓青年在“日用而不覺”中增加了對城市的歸屬感。在這里,青年不僅是在選擇一份工作,更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文化價值層面的共鳴,讓江蘇成為青年眼中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江蘇對世界青年的“磁吸力”,本質上源于世界青年“對江蘇發展更有信心”。當青年在此找到自我實現與時代發展的平衡點,江蘇便成了他們心中的理想“棲息地”——一個讓青年既能“放手打拼”又能“安心扎根”的地方,一個讓不同文明在此交融共生、共創未來的地方。
(陳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