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務業作為生活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消費、穩就業、惠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產業,成為時下關注的熱點。長期以來,家政服務行業存在服務標準不統一、從業門檻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現實問題。江蘇省正在制定《家政服務標準體系》,通過構建科學化、層次化的標準網絡,以標準化建設規范全省家政服務行業,推動家政服務向專業化、品質化發展,讓“軟服務”有“硬標準”,讓雇主更放心,也讓從業者更有方向。
標準化,讓“模糊服務”變“透明消費”。目前,許多雇主在選擇家政服務時面臨困惑:保潔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母嬰護理員應該具備哪些技能?老人照護有哪些規范操作?由于缺乏統一標準,服務質量往往依賴個人經驗,甚至出現“同一家公司,不同阿姨水平天差地別”的情況。江蘇提出的“服務通用基礎標準、服務提供標準、服務保障標準、服務崗位標準”四級體系,正是要讓服務內容、流程、質量變得可衡量、可評價。比如,居家保潔可以細化到不同區域的清潔頻次和驗收標準;母嬰護理可以明確新生兒護理、產婦照料的具體操作規范;老人照護可以制定不同健康狀態下的服務流程。這樣一來,雇主在選擇服務時不再“霧里看花”,而是能依據標準判斷服務質量,減少糾紛,提升體驗。
專業化,讓“低端勞務”變“技能職業”。長期以來,家政行業被貼上“門檻低”“臨時工”的標簽,從業人員的社會認同感不高,流動性大。而標準化的推進,將促使行業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通過崗位星級評定、技能認證等方式,家政服務不再只是“干活”,而是需要專業培訓和考核的技能職業。江蘇此次重點推進“一老一小”照護、母嬰護理等關鍵領域的標準制定,正是瞄準了市場需求大、專業要求高的服務類別。未來,優秀的家政員可以像技術工人一樣,憑借專業能力和服務星級獲得更高的薪酬和社會認可。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從業者的職業尊嚴,也能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進入行業,推動整體服務水平提升。
動態化,讓“靜態標準”變“鮮活指南”。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家政服務這樣的民生行業,必須緊跟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江蘇提出鼓勵行業協會、龍頭企業、職業院校共同參與標準制定,支持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標準,確保體系“能用、好用、管用”。例如,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未來的保潔服務可能需要融合科技工具;隨著養老護理知識的更新,照護標準也要與時俱進。只有讓標準“活”起來,才能真正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標準化是起點,不是終點。家政服務標準化,最終目的是讓雇主更省心、從業者更專業、行業更規范。江蘇的探索值得期待,但標準的落地仍需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努力。只有當標準真正滲透到服務細節中,家政行業才能擺脫“小散亂”的現狀,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未來,我們或許能像選擇星級酒店一樣選擇家政服務,依據明確的標準找到最適合的服務者。而這,正是標準化帶來的真正價值——讓服務更透明,讓生活更安心。(繆詩敏 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