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范文靜
- 時間:2025-07-06 10:27:09
清晨的陽光下,南京市金陵中學新街口校區的百卅校園,迎來自信滿滿的青春少年。 閃耀的“南京大學金陵中學”的校牌告訴大家,在這所高中名校,你可以共享頂尖大學的學習資源,一邊上高中,一邊上大學。
同一時間,在美麗的江心洲,金陵中學江心洲校區的學子們,在清新空氣的加持下,開始了一天的晨讀。書記、校長如家人般日夜陪伴,全學科名師天團護航,高校頂級師資共享,讓校園成為另一個溫暖的家。
金陵中學的辦學理念是“為學生一生奠基,對民族未來負責”,這所百卅名校,始終致力于提升校園文化的厚度與學子生活的品質。在這里,幸福感滿滿的師生共同努力,好成績水到渠成,成績之外的能力更是金中送給少年們最寶貴的禮物。
有魅力的老師,助你“閃閃發光”
課堂上,他們是治學嚴謹的特級教師、教授,舞臺上他們又成了最閃亮的主角。這就是金陵中學名師天團,他們如寶藏般驚艷了學生,成了學生眼中心服口服的好榜樣。
2025屆高三畢業典禮上,金中的書記和校長們通過現場表演及MV形式,為畢業生們送上祝福。金中黨委書記孫小紅博士帶領名師天團,在集團校金陵匯文學校、金陵河西學校初中部、金陵中學仙林分校中學部的畢業典禮上表演歌舞《世界贈予我的》和《離別開出花》,成為全場的高燃時刻。
金陵中學名師薈萃,目前全校有12名江蘇省特級教師、13名正高級教師、41名南京市學科帶頭人,開設市級以上名師工作室的6名教師,成了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向頂峰沖擊的“引擎”。
師資隊伍基礎好是金中鮮明的底色,但如何在高原之上起高峰?以多樣化平臺促進教師內驅式學習為例,“青藍工程”作為其中重要一環,在促進師徒雙向奔赴、共同成長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得益于教師培養工作的全面部署、系統推進,近年來金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各類教學評比和大賽中均有不俗表現——51人被評為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在各類評課比賽中,有28人獲國家級一等獎、30多人獲江蘇省級一等獎、90多人次獲南京市級一等獎。
金陵中學黨委書記孫小紅表示,金陵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就是培養更多新時代的“大先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教育家精神的鑄造撐起遼闊天地。
名師出高徒,有魅力有才華的老師,自然能帶出閃閃發光的學生。
校園開放日,2025屆的優秀畢業生們走上舞臺分享。他們總結了在金陵中學學習的共同特點。首先是人人都有一項熱愛并堅持的體育運動,對身體和心理素質大有裨益。孟凡奇同學一直打羽毛球,高三階段也沒有暫停。
在這里可以和老師亦師亦友,每個人都被某位老師特別輔導和關照過。陳嘉祺同學英語基礎非常好,老師就特別給他的聽力題放1.5倍速,并布置個性化作業。在這里,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研究經歷。沈睿曉同學在“生命探索者社團”中做了大量的生物學科校本和課外實驗。
跨界的課程,讓你越學越澎湃
學校雖有圍墻,教育卻無邊界。這句話在金陵中學還有一層含義,那便是努力發展自身的同時,積極鏈接校外資源,不斷延展師資的廣度和高度。
去年11月,南京大學·金陵中學第五期“準博士培養站”開班儀式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舉行。來自金陵中學高一、高二年級的41名同學,正式“拜師”由中國科學院邢定鈺院士領銜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天團”,開啟自己的“準博士”成長之路。其實,金陵中學與南京大學同宗同源,新街口校區與南大廣州路校區僅隔著一條廣州路。2020年9月,學校增掛了南京大學金陵中學校牌,是兩校間進一步深度合作的開始。基于這項合作,2021年3月,南大“零年級計劃”便走進南京市金陵中學,啟動“經典導讀”“文學創作”等人文學科零年級計劃先修課程。完成全部課程并通過考核的學生,經高考被南京大學錄取后,將獲得南大先修課程學分互認系統的1個選修課程學分。金中各個學科和相應的院系間都有合作。
金陵中學與東南大學繼“未來卓越工程師”培養項目之后,在“高中—高校”協同育人項目上進一步深度合作的典范之作——“吳健雄班”,師資陣容同樣“頂流”:東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金中2005屆校友顧青瑤擔任專職班主任,東南大學副校長、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金石出任“吳健雄班”名譽班主任,此外,由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院長、金中2000屆校友游雨蒙和東南大學教務處處長殷國棟擔任專任教師。
南醫大、南京中醫藥大學、南郵都在金中開設社團或選修課,越來越多的校外專家、學者進入金陵中學教學資源池,同時激發出金中教師更為強勁的教學內驅力。
有愛的“知心人”,陪你慢慢長大
高中階段,陪伴青春期孩子健康成長,僅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育心”方法。金陵中學的心理教育起步非常早,目前有專職心理教師6名,從高一到高三一直開設心理課,每兩周一節,高三一直開到五月底。心理課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課,內容涉及與家長的關系,期中、期末考試前緩解壓力,考后心理調節,包括職業發展與規劃也涵蓋在其中。
在金陵中學,有一種花叫“小紅花”、有一棵樹是被稱作“許愿樹”的銀杏樹。學校心理教研組創造性地設計了“送你一朵小紅花”心理快閃活動,將全校學生共同參與創作的小紅花貼紙放置在心理能量盲盒內,由學校教師組成的心理能量師團隊手持心理能量盲盒,等待下課的學生前來抽取屬于自己的那一朵,一同傳遞溫暖的力量。這一活動曾登上央視的《東方時空》。
同時,學校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們釋放壓力、展現青春活力。高一年級合唱比賽、特別的詩詞大賽、英文戲劇節,高二年級的籃球聯賽、模擬招聘會,高三年級的成人儀式……都可以看見金中別樣的校園文化。從美食文化節、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微電影大賽、話劇節、朗誦會、辯論賽,到成人儀式和學農,金陵中學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時代的青少年。
從金中考入北京大學的丁一帆直言,金中的生活從來不只是枯燥乏味的學習,“即使多年以后,我恐怕也很難忘卻合唱節上,與同學們一起唱響《童年》時的那份感動,忘不掉研學旅行時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體驗到的那份震撼。我很感激金中,始終堅持把青春最好的模樣還給這里的學生。”
金中會一直愛你,從少年時到100歲。
有誰會像父母一樣一直愛你?金陵中學黨委書記孫小紅,也是金陵中學校友。6年的金中學習生活,是盧爾瑜老師、岳燕寧老師等像父母一樣用心培養了她樂觀向上的性格、不斷突破的學習能力和健康的運動習慣。
在今年的高三畢業典禮上,金陵中學1942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周鏡先生通過視頻給學弟學妹們送來祝福。他在視頻中特別提到了希望同學們重視體育鍛煉,以強健的身心應對未來挑戰。百歲高齡的周鏡先生精神矍鑠,正是最好的佐證。南大的物理學教授、祝世寧院士也曾提到,金陵中學培養了他對科學的興趣,為他打造了一個健康的體魄,為將來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永遠樂觀永遠少年,“創新精神”成就金中領跑者
在金陵中學,不管是南大A班還是普通班,學生們在走出校園時都能帶著理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奔赴未來。這有力證明了新高考的方向和金中所倡導的課程評價與校園文化高度契合。
2024年高考,金中38名學子被南京大學錄取、49名學子被東南大學錄取,其中被東大錄取人數位居江蘇第一。此外,被復旦、上海交大、南理工、蘇大等高校錄取的孩子也不勝枚舉。放眼世界,康奈爾大學、劍橋大學、香港大學等校亦不乏金中校友,“蹭飯地圖”足以點亮眾多海內外知名學府。金陵中學先后獲得首批國家級示范高中、江蘇省首批高品質高中、江蘇省首批普通高中創新拔尖人才培養試點學校等榮譽,這里有對金中辦學成績的認可,更多的是對金中獨特辦學模式的認可。2025年江蘇綜評A類人選312人,列全省第二。多名畢業生通過“強基”等方式將就讀于國內頂尖大學。
在金中,學習成績固然十分重要,但“學校要分數,卻不唯分數”。金陵中學從不培養只會刷題、僅僅關注學業成績的人,而是更加注重人格的健全。1910年4月出版的《金陵光》第28頁,就曾印著一條直至今日仍廣泛受用的校規:“永遠保持樂觀,即使前景十分黯淡”。
“少年精神”是金中人的特別標簽,這背后非常重要的關鍵點是“創新精神”。金陵中學歷來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從1997年研究性學習開全國綜合實踐課程先河,到2010年首創“高校—高中”合作項目,再到2017年成立STEAM中心、2020年創建江蘇省科創課程基地、2021年學校“普通高中科創教育二十年探索”榮獲江蘇省教育成果獎一等獎并迎來與南京大學的全面深度合作,學校始終以課程為載體、課堂為依托,不斷與時俱進、迭代育人實踐的方式。
金中依托“以傳感器為載體的物化課程基地”“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基地”和“智慧融通的科創課程基地”等三個江蘇省級課程基地,構建“基礎夯實—競賽提升—科研浸潤”的階梯式培養鏈。
此外,江蘇省化學競賽高端實驗創新中心也坐落于金陵中學。近三年,中心共獲化學競賽全國銀牌1枚、國一獎5人、省一獎68人、省二獎180人,另獲英國化學奧賽銀獎3枚、銅獎4枚,加拿大化學奧賽金獎3枚、銀獎8枚、銅獎2枚。
打造學習勝境,江心洲校區新鮮有活力
金陵中學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一“主心骨”,重點打造江心洲校區。2023年9月,金中江心洲校區啟用。占地140畝、總建筑面積達9.7萬平方米的新校區,為百卅老校“一校兩址、一體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遼闊金中”啟新程,選中了南京城最近的詩和遠方。
在這里,高濃度負氧離子超城區3倍,顯著提升大腦供氧效率;自然白噪聲系統,研究證實可使專注力提升22%。2023年南大心理系在洲上開展的對照實驗顯示,在此學習的學生α腦波活躍度提升19.3%。2024年衛健委調研顯示,在此學習的學生近視增長率比主城區低41%。江島上有3所985高校研究院;17家院士工作站(含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從一體化到校本化辦學,江心洲校區擁有師資最優比。與新街口校區是一套領導班子,一支師資隊伍,教師統一均衡安排,統一班型配置。兩個校區的課程設置相同,課程資源共享。兩校區同類班型(如南大A班)師資水平相當,各班級基本采用老中青搭配,保證教學進度一致,備課、教研和所用講義一致,學生大考同步進行,年級統一排名。江心洲9門高考學科教師全部駐點教學,其余音、體、美、勞技等小部分學科老師兩邊教學。
在剛剛公布的南京市學科帶頭人評選中江心洲有4名教師入選,校行知杯賽課9位一等獎中有5名教師來自江心洲校區。同時,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各有一天在江心洲校區總值班,從驗菜到晚自習,參加每周的升旗儀式、教備組長會、班主任例會。
江心洲校區硬件超一流。校區建有江蘇省規格最高的中學千人大禮堂、音樂廳、高標準學科實驗室74間、3000平方米的圖書館。高標準實驗室極大豐富、增強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體驗、主動思考、具身認知。以化學為例,高一年級完成12組分組實驗、近100個獨立實驗。江心洲校區學生學習的推進率非常高,在兩校區統一考試中,每次均有學生進入年級前十名。前100名學生中,有10名以上的江心洲校區學生。
金中很多講座和大型活動都在江心洲校區舉辦,江心洲校區的學生享受一流的教育資源。
全新班型“行健班”,為拔尖創新人才賦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025年5月,南京市金陵中學重磅官宣:擬面向2025級新生開設“行健班”。
7月3日,依托該課題展開的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成果轉化暨金陵中學“行健班”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在金陵中學舉行,朱衛國、陸志平、汪霞、董林偉、葛軍、趙華等高校專家、教育學者與金陵中學骨干教師齊聚一堂,從“行健班”的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師資建設與評價機制、實踐保障與資源整合幾個方面展開研討論證,匯聚教育智慧,完善“行健班”培養方案,落實項目成果轉化,在共探基礎教育創新發展新路徑上彰顯“金中力量”。
南京市金陵中學黨委書記孫小紅表示:“要讓學生邊上高中,邊上大學!”她介紹了“行健班”運行模式:一是教師配備采用“聯合師資”方式,如數學學科聘請葛軍博士擔任“行健班”首席數學導師,物理學科聘請金中校友祝世寧院士擔任“行健班”物理首席導師;二是課程的時間采用“4+2”模式,科學分配國家課程和校本拓展課程;三是促進學習者更新,以項目學習作為學習者更新的實踐載體,為每一位金中學子打造專屬的成長通道。
國家有需要,老師有能力,學生有潛力——“行健班”的創立既是從教育供給層面回應國家大國重器人才的需求,也是金陵中學基于“雙高”貫通的拔創培養新探索的必然結果。
與會專家對金陵中學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開拓性探索和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贊賞,并對“行健班”課程的頂層設計提出了極具價值的建設性意見。孫小紅書記宣布成立“金陵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指導專家委員會”,葛軍擔任“行健班”首席數學導師,聘其他專家為“金陵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指導專家”,發揮專家資源優勢,助力金陵中學持續推進人才培養工作。金中黨委書記孫小紅和校長夏廣平共同為與會專家頒發聘書。
2025年金中 普高中招QQ群
2025年金陵中學 普高信息登記
通訊員 顧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