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西湖、一群南京人、一座南京城。老舊的民居、狹窄的巷道、叫賣燒餅的小販、騎著電動車的快遞員……話劇《南京有個小西湖》帶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在舞臺上奏響了“市井交響曲”。8月16日下午,該劇將作為2025年江蘇省文華獎參評劇目之一,在江蘇句容開展惠民演出。
話劇《南京有個小西湖》著眼于民生題材,以輕喜劇風格體現民心、民意、民風、民情。
“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只有順應民意、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2022年,南京市話劇團以小西湖街區城市更新改造為創作主題,力邀著名編劇唐棟、導演傅勇凡等國內頂級戲劇主創,會聚文華表演獎得主于東江、白玉蘭戲劇表演獎得主楊彥等南京市話劇團老中青三代優秀演員,策劃創排這部作品。
舞臺上,編劇以“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匠心,在戲劇時空里濃縮小西湖的筋骨與血肉,比如一個舊樓梯、一棵石榴樹、一碗獅子頭、一碗糖粥藕,生活的真實感和質感撲面而來。
叫賣燒餅的小販穿行于狹窄巷道,快遞員的電動車掠過斑駁的老墻……當小西湖面臨發展更新時,改造總指揮于建東摒棄大拆大建,親力親為協調居民矛盾,甚至讓出自家新房供“隔墻冤家”徐香美、朱家勝兩家暫住;這對老鄰居從爭搶晾衣繩的斗氣冤家,到房屋打通后互訴“人通,房就通”的和解,折射出物理空間與心靈隔閡的雙重消融。
與此同時,曾被拆散的青梅竹馬徐瑩瑩與朱大鵬重新牽手,房東秦嫂從阻撓者蛻變為改造支持者——他們共同演繹著老城煥新的溫情故事。一個個鮮活的角色,一個個巧妙的情節,不著一字、盡得精髓地把“以人民為中心”“民生為要”“延續城市文脈”的理念化入民心,把文化傳承、生態文明建設、美好生活的追求變為現實。
記者獲悉,截至目前,話劇《南京有個小西湖》已在北京、上海、杭州、鄭州、合肥、蘇州等城市演出50余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傳播交流推廣項目、江蘇藝術基金2023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2023年度江蘇省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投入劇目、2022年度江蘇省重大題材文藝創作重點資助項目、2022年度南京藝術基金資助南京市重大文化藝術項目,獲江蘇省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等榮譽。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鳴
(南京市話劇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