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城粉黛,半城園林”的姑蘇古城,有座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亭上寫道“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而在千里之外的澳門也有一座“蘇澳亭”,按滄浪亭1∶1建造,印證了這句“近水遠山皆有情”,承載著蘇州與澳門兩地的深厚情誼。
一座蘇式亭,凝聚蘇澳情。作為推動蘇澳亭落成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之一,澳門蘇州聯誼會會長徐詠珮感受頗多。近日,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徐詠珮接受了現代快報記者采訪,她表示:“這樣的文化交流,不僅能夠增進兩地人民之間的友誼,更能為兩地的合作共贏增添更多活力和動力。”
△蘇澳亭在澳門大學落成
忘不了的蘇州味道,追逐夢想的“雙城生活”
“還記得,我奶奶是從蘇州移居澳門的,小時候經常能吃到她煮的一些家鄉菜,例如蘇式面跟鹵肉,每次品嘗都能讓我感受到濃濃的蘇州味。”徐詠珮的祖籍在蘇州,現在在一家澳門本土企業擔任集團常務董事兼市場發展部總監。
在徐詠珮看來,蘇澳兩地歷史悠久,都充滿了人情味及包容性。“蘇州有宜古宜今的歷史文化,而澳門有中西交融的多元文化。”她說,近年來蘇州的經濟科技發展迅猛,在全國名列前茅,令人引以為傲。作為祖籍蘇州的澳門人,自己內心始終有個信念,就是希望能讓澳門同胞更進一步地了解蘇州、認識蘇州。
大概從2018年開始,徐詠珮致力于推動蘇澳兩地交流發展。也就是那一年,旅居澳門的蘇州籍人士發起成立了澳門蘇州聯誼會,這是一個以愛國、愛澳、愛家鄉為創會宗旨的非營利社會團體。
△徐詠珮第一次帶交流團回蘇州考察,在滄浪亭合影留念
“2023年11月,我第一次帶團回蘇州考察,獲益良多,深度感受姑蘇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也看到了綠色環保發展的城市新貌。”徐詠珮回憶,當時交流團先后參觀了周莊古鎮、滄浪亭、平江路、蘇州博物館、蘇州工業園區、太湖新城能源中心等。一連四天的“蘇澳雙城發展之旅”,對助力蘇澳兩地文化及經濟交流合作發展,增進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具有積極的意義。
如今,徐詠珮經常往返澳門與蘇州,日常生活中,她總會用手機記錄下自己的“雙城生活”。徐詠珮認為,同城化讓生活圈變得更大,發展資源和機遇可以在更廣泛的地域內獲取。并且,同城化帶來了更多人才聚集,兩地在優勢互補下,可以有更多合作的機會。“這讓我們更加注重合作與共贏,更加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團隊,為追逐夢想帶來了更多實實在在的動力。”
蘇澳交流趨于年輕化,書寫兩地青年創新創業新篇章
作為長期聯結蘇澳的重要紐帶,澳門蘇州聯誼會自成立以來,就在促進蘇澳兩地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澳門的繁榮穩定及蘇州的經濟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首屆“蘇澳亭杯”澳門少兒繪畫比賽作品展示
多年來,聯誼會始終堅守初心,不斷創新,積極組織兩地社會各界人士的交流活動。特別是蘇澳亭落成后,聯合蘇州海外聯誼會共同舉辦的“蘇澳亭杯”澳門少兒繪畫比賽,已經成為兩地青少年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徐詠珮(中間)在參觀“蘇澳亭杯”獲獎作品
近年來,蘇澳兩地交流趨于年輕化,“蘇澳亭杯”是其中一個生動縮影。如今,越來越多的港澳年輕人被蘇州乃至江蘇的營商環境所吸引,選擇在這里扎根生活、創業。“其實蘇澳兩地在多個領域都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尤其是青年創業,兩地都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營造了活躍的創新創業氛圍。”徐詠珮說。
這兩年,蘇州深化產學研合作交流,誠邀澳門青年人才來蘇州創新創業。開展世界高校人才項目線上對接會港澳專場活動,為澳門青年人才來蘇州就業提供廣闊平臺;蘇州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共建“蘇澳(澳蘇)先進功能材料聯合研究中心”,深化高校之間的合作;港澳與內地高等學校師生交流計劃——蘇州江南文化研習營舉行,助力澳門青年更好了解蘇州……
△蘇州舉辦世界高校人才項目線上對接會港澳專場活動
在徐詠珮看來,澳門作為國際旅游休閑中心,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國際資源;而蘇州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成果顯著。這樣的背景下,兩地青年創業者的合作無疑將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共同書寫創新創業的新篇章。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站在新起點上,“聯誼”的故事還在繼續,合作共贏的發展新篇仍在續寫。徐詠珮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聯誼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推動蘇澳兩地在經貿、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我們相信,在兩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蘇澳合作一定能夠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兩地的繁榮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曉安
(圖片來源:同心蘇州,部分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