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花宇)5月26日,南通市崇川區虹橋街道虹東社區上演“垃圾分類‘粽’動員”特色活動,將端午民俗與環保理念深度融合。當天,南通啟動2025年第三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現代快報記者從南通市城管局了解到,本次活動以“分類齊參與,低碳新時尚”為主題,通過系列創新實踐推動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引領市民共建美麗家園。
活動現場,杭州益趣志愿者化身“分類導師”,結合節日場景細致講解:“粽葉、粽繩屬于其他垃圾,粽子餡和糯米則是廚余垃圾,連粽子包裝都有專屬分類標準。”生動的案例讓居民表示:“原來分類有這么多學問。”
在包粽子互動環節,居民圍坐成圈,手中粽葉翻飛,垃圾分類知識也在熱烈討論中悄然傳遞。工作人員穿梭其中,實時科普分類要點,讓傳統習俗成為垃圾分類的“活教材”。活動尾聲,數百份分類宣傳手冊發放到居民手中,為日常生活中的分類實踐提供指引。“一邊包粽子一邊學分類,這樣的節日活動既有趣又實用!”居民王莉拿著宣傳手冊感慨道。
當天,走進“愛回收·愛分類”通州區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可回收物在這里被精細分揀為80多個品類,日分揀量可達300噸以上。“居民在前端將可回收物分類投放,我們在末端將分揀完成的可回收物壓縮打包,再直接送到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變廢為寶’,實現循環再生。”“愛回收·愛分類”的工作人員向金沙街道居民代表和物業工作人員講述可回收物收集、中轉、分揀、利用的“點—站—場”全過程。
如皋市垃圾分類科普展館,一場生動的垃圾分類互動體驗正在進行。通過現場參觀、垃圾分類小課堂,學生們聽取講解、觀看視頻、學習操作技巧,現場利用可回收物制作工藝品,體驗變廢為寶的全過程,心中對環境保護的“火苗”正悄悄燃起,垃圾分類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深深扎根。通過“小手拉大手”,逐步實現“一個人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個面、一個面帶動整個社會”,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漸漸深入人心。
今年以來,南通城管系統堅持“抓重點、提質效”,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下沉基層,通過零距離服務,將復雜的分類標準轉化為居民易懂易記的實用指南。據悉,南通將持續完善分類體系,強化宣傳引導,讓綠色低碳生活從“新時尚”變為“新日常”,為打造宜居城市注入生態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