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阜寧縣始終聚焦群眾所需所盼,扎實推進一批惠民生、促發展的民心工程,把這些精品實事項目辦到了群眾心坎上。隨著一項項工程高效落地、竣工使用,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提升。
污水管網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而道路就是這“毛細血管”的皮膚,兩者通暢與否,直接影響廣大群眾的生活環境。近年來,阜寧縣順應民心,對縣城污水管網和道路進行了改造提升,工程覆蓋面廣、推進速度快,贏得群眾廣泛贊譽。位于城北的育才路改造項目便是其中之一,受到了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
育才路改造施工期間,為最大限度減少對居民的影響,施工方晝夜不停推進,挖掘機高效作業,管道鋪設環環相扣,每日進度清晰可見,類似場景正在城區多個點位同步上演。針對老舊管網頻發故障的“城市病”,阜寧縣通過系統性改造實現雨污分流,既暢通了“血管”,更擦亮了“容顏”,為創造優美城市環境注入新活力。
育才路改造項目技術負責人王海龍介紹,育才路道路改造工程全長300米,包括新建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和路面改造,從7月10日開始施工,計劃8月25日完工,工程竣工后解決道路排水不暢的問題,確保雨污分流,達到美化城市環境的效果。
城市之美,既在“面子”更在“里子”。垃圾分類是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通過環保屋布設與宣傳引導雙管齊下,城鄉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顯著增強。在瑞林晶典小區,每日清晨,志愿者駐守環保屋指導居民精準投放,同步開展科普宣傳。從“嫌麻煩”到“主動分”,群眾態度的轉變成為共建共治的生動縮影。
志愿者環保宣傳力度不斷提高,開展“敲門行動”,定期不定期上門宣傳,詳細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眼下,小區居民每次出門都主動把廚余廢料扔進小區垃圾分類環保屋,群眾垃圾分類的主動意識得到顯著增強。小區居民們表示:“為了環境好,垃圾分類必須從我做起。”
垃圾分類看似是小事,但卻是事關環境改善的一樁民生實事。近年來阜寧縣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參與率、準確率都在持續提升,不僅改善了小區環境,更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
申輝城市服務有限公司項目主管徐雅潔介紹,有效改善了周邊環境衛生,減少垃圾散落和異味問題,美化了城鄉面貌,同時引導居民養成分類習慣,增強了環保意識,為縣域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民生細微處,皆是大文章。下一步,阜寧縣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力以赴辦好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深刻闡釋民生“溫度”與幸福“刻度”,讓民生“加碼”、讓幸福“加速”、讓生活“加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