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上周,“彭城七里 ”徐州“讀城”行動正式開啟,它將帶領市民和游客深入徐州的街巷肌理,觸摸歷史的脈搏,感受文化的溫度。
在這場盛會的啟幕時刻,七位身份各異、視角獨特的“讀城代表”閃亮登場。他們不僅帶來了對徐州的深情解讀,更亮出了手中承載著“徐州密碼”的特別物件!
這些物件,如同打開彭城文化寶藏的鑰匙,引人遐想。他們手上拿的究竟是什么?又訴說著怎樣的城市故事呢?
圖片
作為徐州廣電的主持人,劉晶愿做城市的“說書人”。
圖片
她手持的是一幅精美的“彭城七里打卡卷軸”。這卷軸,象征著徐州綿延不斷的故事長卷。城市的故事就藏在老街古地名和老建筑的磚瓦間。
圖片
她將用聲音和鏡頭,帶大家穿透歷史回響,觸摸彭城鮮活的心跳,從這卷軸啟程,讀懂徐州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圖片
圖片
來自俄羅斯的雅娜老師,是連接中俄文化的橋梁。
圖片
她手中托著的,是極具徐州地方特色的“馬莊香包”。這小小的香包,承載著徐州非遺的芬芳,也象征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圖片
雅娜用它向世界發出邀約:“走遍五洲,難忘徐州!” 她希望透過這縷東方香氣,讓世界感知徐州古地名、古建筑里訴說的動人傳奇,見證這座兩漢名城“香飄四海,走向世界”。
圖片
圖片
老字號“兩來風”的主理人范玉成,帶來了最撫人心的煙火氣。
圖片
一件“徐州特色美食地鍋雞文創”。這不僅僅是對一道名菜的展示,更是對徐州源遠流長、不斷創新的飲食文化的致敬。
圖片
范玉成強調,老字號是城市的記憶密碼,而匠心守護與創新的城市味道,是讀懂徐州不可或缺的一環。“讀懂徐州,從一口滾燙的煙火氣開始!” 這口“地鍋雞”,正是那熱氣騰騰的徐州生活滋味。
圖片
圖片
作家驍騎校,用文字為故鄉立傳。
圖片
他帶來的,是飽含深情的新書《下一站,彭城廣場》。彭城廣場是徐州的地標,這本書則是他“寫給徐州的一封情書”,一張邀約世界的文化名片。
圖片
驍騎校希望通過文字,帶領讀者行走徐州,在古地名里觸摸歷史,于古建筑中看見新生,共同探索和讀懂這座城的七彩畫卷。
圖片
在《彭城風華》中扮演“青年蘇軾”的陳進,手持一把韻味十足的折扇。
圖片
當他打開扇面,仿佛瞬間穿越千年。這扇子,象征著蘇軾與徐州的不解之緣,也代表著一種穿越時空的文化視角。
圖片
陳進邀請大家跟隨“蘇學士”的足跡,在彭城七里的古地名韻味里穿梭,在古建筑飛檐下駐足,在老字號的煙火氣中品味,共同解碼彭城魅力,共賞彭城風華,感受其歷久彌新的文化生命力。
圖片
全國鉗工冠軍、徐工集團的時正宇,帶來的物件最“硬核”也最“跨界”。
圖片
一個徐工與《流浪地球2》聯名的工程機械模型。這個模型生動詮釋了徐州的“雙面”魅力:既是底蘊深厚的古城,又是充滿活力的“工程機械之都”。
圖片
這“雙向奔赴”讓徐工變得很“潮”,讀懂徐州,必須讀懂它在新時代奏響的工業強音,這產業之火正與深厚的文化之根一起,照亮城市的未來。
圖片
紅領巾代表張嘉桐,用最純真的視角和畫筆解讀家鄉。
圖片
她展示了自己為活動精心創作的手繪“江北第一樓”畫作。在她眼中,徐州是戶部山的石敢當、博物館的兵馬俑、云龍山的紙鳶、文廟街的書香……那些古建筑,就是一本本等待探索的“立體書”。
圖片
張嘉桐代表新一代徐州人發出倡議:用好奇的眼睛去“讀”城,用熱愛的心靈去守護,做家鄉故事的講述者和續寫者!
七位代表,七件信物,七種解讀城市的角度。
從打卡卷軸到非遺香包,從美食文創到文學著作,從文人折扇到硬核模型,再到童真畫作——每一件物品,都凝聚著徐州的一個文化切面,一種精神特質,一份深情厚意。
圖片
這些代表和他們手中的“徐州密碼”,
正邀請您一起走進徐州的大街小巷,
用腳步丈量,用心去感受,
共同深度解鎖這座千年古城的厚重底蘊與無限魅力!
你,準備好來“讀城”了嗎?
來源:快哉徐州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