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間被譽為領陸、領水、領空之外的“第四國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廣闊的空間資源。位于徐州的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以“向地球深處進軍”為使命,持續攻關深地科技前沿難題,打造深地資源與空間開發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江蘇臺記者黃蒙說:“人類科技的發展,就是對自身環境的持續探索。在太空,‘旅行者一號’飛抵太陽系邊緣,距離地球超過了240億公里。在海洋,‘奮斗者’號潛入馬里亞納海溝,深度超過了1萬米。相比于深空和深海,我們對于腳下土地的深部了解的還不多。要研究深地空間,就得深入地下。在徐州,就隱藏著一座全球最大的地下實驗室——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今天,我們得到特別許可,得以深入地下一探究竟。”
實驗室入口看似平平無奇,內部卻別有洞天。驅車沿山體隧道穿行至地下,道路寬闊深邃,足以容納卡車通行;因岔路眾多,交匯處甚至設有交通信號燈。道路兩側依序排列的門洞,學名“硐室”,每一座“硐室”均為獨立科研平臺,分別承載著不同的前沿研究。
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副主任王勃說:“我們正在研發的這一款深地空間無人化感知探測機器人。首先,無人機要起飛,對環境進行輪廓的掃描、進行三維的成像,對環境溫濕度和氣體進行感知。感知完以后,我們還布設一些相關的節點和蹤跡,將信號用來進行通訊。我們還要再部署一些多類型的傳感器,最后進行數據孿生,為我們探測開發提供很重要的依據。”
云龍湖實驗室聚焦“深地資源與空間開發”研究方向,除傳統的地下能源資源開發外,其研究內容更涵蓋深地空間智能建造、物質封儲與安全防護等國家戰略需求與未來產業方向的課題。
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項目管理部副部長凌云志說:“我們這個是深地熱能儲用算力中心冷熱電轉換平臺,主要是為打造國內首個地下計算中心提供能源系統,保障基礎設施在一定時間內的穩定運行。”
云龍湖實驗室成立不到4年,便已躍升為第四家江蘇省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依托于中國礦業大學,高效整合國內外深地領域優勢創新資源,已組建9支科研團隊,著力打造聚焦深地工程新工法、新技術、新材料及新裝備的綜合性前瞻技術研發基地。目前,實驗室已初步建成深地工程領域世界規模最大、空間類型豐富、多項功能國際領先的地下實驗室,向著承擔深地國家重大任務主力軍、國際前沿科學中心穩步前進。
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主任李曉昭說:“向地球深地進軍,是必須解決的戰略科技問題。我們實驗室主要就是圍繞向深部要資源、要空間、要安全的人類的工程能力,突破目前深入地下資源和空間開發的極限深度,攻克其中的關鍵的技術和裝備,形成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