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cag0"></strike>
  • <ul id="ocag0"><sup id="ocag0"></sup></ul>
  • <fieldset id="ocag0"><menu id="ocag0"></menu></fieldset>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中國農民豐收節 | 慶豐收,猜作物,回望大國糧倉來時路

    今天(9月22日)是秋分,也是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此時,金黃的田野,如大地的掌紋,正綿延向山河萬里。

    千百年時序輪轉,先民因地制宜,馴化或引入豐富的農作物,將耕種的智慧與信念代代相傳;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從“5億人吃不飽”到“14億人吃得好”,我國糧食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2023年糧食產量13908億斤,比1949年增加1萬多億斤;全國糧食單產389.7公斤/畝,比1949年增加321.1公斤/畝。

    我們將豐收的期待藏進幾方淺淺的謎語,從六種農作物里,一窺大國糧倉的歷史與今天。

    ///  1  ///

       謎底     水稻

    水稻,養活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中國,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

    10萬年前,野生水稻已在長江下游分布;約1.3萬年前,先民有意或無意地栽培野生水稻;約1.1萬年前,馴化水稻登上歷史舞臺,東亞稻作農業自此發源。

    進入20世紀30年代,科技對水稻產量的作用日益凸顯。從“中國稻作之父”丁穎,到“中國半矮稈水稻之父”黃耀祥,再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代院士,兩腳沾泥,蹚出了中國人的沃土。

    1973年,袁隆平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2018年,袁隆平提出單季稻畝產1200公斤的目標。2023年,“超級稻”創下單季畝產1251.5公斤新紀錄,實現了袁老的未竟之愿。

    同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4.34億畝,單產475.8公斤/畝,總產達2.1億噸,連續7年穩定在470公斤/畝以上水平。

    自1979年起,雜交水稻遠播五大洲近70國,目前全球種植總面積達2000多萬公頃,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中國方案。

    一粒米,十萬年,和培育它的民族一起生長不息。

    ///  2  ///

       謎底     小麥

    從蘭州牛肉面到山東煎餅,從北方饅頭到廣東云吞,幾乎你能想到的面食,都有小麥的化身。

    公元前9600年,小麥起源于西亞,約在4000年前傳入中國,扎根黃土高原和黃河中下游,漢唐時期便大面積種植。

    新中國成立以來,1974年、1986年、2006年,全國小麥單產分別突破100公斤、200公斤、300公斤,目前接近400公斤,單產水平是新中國成立時的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

    育種界有“南袁北李”之說,“南袁”指袁隆平,“北李”指李振聲,二人均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20世紀80年代,李振聲和團隊攻關20多年育成“小偃”系列新品種,其中“小偃6號”成為我國小麥育種的重要骨干親本,衍生品種達80多個,截至2003年全國累計推廣3億多畝,增產小麥逾150億斤。

    風吹麥浪,小麥的穗頭垂得愈低,農人的腰桿挺得愈直。

    ///  3  ///

       謎底     大豆

    中國,是栽培大豆的故鄉,豆制品的發祥地。

    大豆又稱“菽”(shū),與水稻、小麥并列“五谷”,與水稻栽培、養蠶繅絲和種茶制茶并譽為中國農業“四大發明”。

    《詩經》有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8000年前,大豆實現人工栽培;5000年前,豆粥成為先民的飽腹之物;2000年前,在鹽鹵的“點化”下,大豆化身為豆腐,衍生出豆漿、豆豉、腐乳等無數美味。

    17世紀起,大豆由中國傳向世界。如今,全球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大豆,栽培技術都發端于中國。

    2019年起,我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大豆產量快速增長。2023年產量417億斤,較1949年增加315億斤。

    一顆豆,從中國到世界,播撒智慧與文明的種子。

    ///  4  ///

       謎底     棉花

    棉花,世界最重要的制衣原料之一,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產國。

    公元前2世紀(西漢)或更早時期,棉花傳入中國。直至宋末元初,松江人(今上海)黃道婆從海南帶回棉種植及紡織技術,棉花在江南快速推廣,到明朝已是“寸土皆有”。

    1900年以來,我國棉花育種歷經從“引種”到“自育”的征途,完成主要品種的6次更新換代,實現了種子供給從短缺到基本平衡的轉變。

    今天,中國棉花產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2023年產量562萬噸,比1949年的44萬噸增長11.6倍。其中,新疆的棉花面積、單產、總產、商品調出量連續29年居全國第一,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500萬噸以上。

    201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中棉所41種子,搭載“嫦娥四號”在月面完成人類首次生物試驗,并長出了世界上第一株月球棉花嫩芽。

    歲月的織機上,朵朵白棉無垠鋪展,織就橫亙天地的夢想。

    ///  5  ///

       謎底     油菜

    油菜,一種集賞花、榨油、食用為一身的“多邊形作物”。

    7000多年前,油菜籽出現在陜西半坡新石器時代的陶罐中。公元前3000年,鮮嫩的菜薹已成先民的佳肴,夏代歷書《夏小正》“正月采蕓,二月榮蕓”,“蕓”即為油菜。

    宋朝,人們開始為榨油而種植油菜。至明清時期大規模種植,取籽榨油,菜籽油漸成我國主要食用油之一。

    傅廷棟,新中國第一名油菜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生,于1972年發現“波里馬雄性不育株”,拉開了世界雜交油菜實用化的序幕。從1985年到1994年,國際上近80%的油菜品種都由此而來。

    近年,傅廷棟培育的油菜累計種植面積超過1億畝。油菜成為我國的第一大油料作物,每年生產食用植物油約1000萬噸,菜籽油占一半以上。

    油菜花開,金色萬頃,是華夏民族凝力共筑的“綠色油庫”。

    ///  6  ///

       謎底     玉米

    中國是玉米生產大國,總產量居全球第二。玉米種類繁多,從甜玉米到糯玉米,從彩色玉米到蛋白玉米。由此制成的食品,上到玉米面、玉米餅,下到爆米花、玉米汁等不一而足。

    約7000年前,玉米原產于美洲。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和多地地方志出現對玉米的記載,至清朝開始加速普及。

    1979年,與新中國同齡的李登海,育成中國第一個緊湊型玉米新品種“掖單2號”,驗收單產達到1553.2斤,首創我國夏玉米單產最高紀錄。

    2023年,我國玉米產量5777億斤破歷史新高,比1949年增加5528億斤,占糧食產量比重達41.5%。

    玉米田間,綠波蕩漾,吟唱著豐收的贊歌。

    ——

    秋風輕拂,谷穗遍野,

    汗水和泥土交織成詩。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

    我們期待中國農業繼續以其悠久的文化和不斷的創新,

    為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共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收畫卷。

    文案:王雨琦 嚴舒(實習) 設計:陳新欣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久久精品男人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尤物国产精品福利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中日韩无一线二线三线区别|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 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国产精品1024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优势 |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老司机无码精品A| 成人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在线中文字带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99re在线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