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長三角 協奏新樂章”融媒體聯合集中采訪活動于近日正式啟動,來自長三角的媒體記者將深入三省一市,集中報道長三角區域的生動實踐,共同講好長三角地區故事。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一江水一體化發展的長三角地區,攜手共進、各展齊長、科技生態“雙發力”,共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共奏美麗長三角“協奏曲”。
自立自強,助力科技“更上一層樓”。自長三角三省一市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全方位發展以來,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力量逐步“飛升”,既仰望星空,同時也腳踏實地,科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創新合作平臺接踵而至,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高水平技術供給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江蘇牽頭先行“高速大容量存儲器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超算互聯網”“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三項“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協同創新典型實踐案例”,為實現“一體化”貢獻創新力量;安徽立足現有資源,牽頭成立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協同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各地區緊跟區域發展步伐,交出自己的科技“新答卷”,助力長三角科創成果再邁新臺階。
區域互通,一體化發展邁入“新紀元”。要想資源暢通,道路必須先暢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交通得放在重要位置。據悉,目前長三角高速鐵路總里程突破6000公里,覆蓋區域內90%以上的地級市。“書上的長三角”逐漸變成“軌道上的長三角”,鐵路線路的增多也增加了人員的流動,人們來往方便了,交流也頻繁了,物理距離縮短的同時,居住在長三角的居民心理也在逐漸靠近。除了鐵路干線,跨城鐵路也在密集規劃,長三角地區,正在向高速度、高密度、安全、可靠方向緊密連接,共同發展。
生態共治,美麗長三角開啟“新篇章”。美麗長三角,美在人,更在“水”,治好水是長三角實現生態共治的必要課題。長三角地區共守一江水,雪落漾、元蕩生態岸線整治工程讓示范區天更藍,跨界飲用水水源聯合保護機制讓水更凈。隨著長三角地區的交流逐漸深化,示范區生態環境一體化建設也在逐步完善和健全。未來,長三角地區也將集各種資源,鼓勵應用推廣智慧交通新技術,打造綠色智慧交通新樣板,讓長三角地區在“生態綠”中更繁榮。
長三角示范區以“生態綠”為底色,以科技為“翅膀”,加大引進新技術,不斷擴大示范效應,運用科技生態“雙發力”,讓長三角地區樹更高、水更清、生態環境蒸蒸日上,美麗長三角“協奏曲”越奏越響。(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