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cag0"></strike>
  • <ul id="ocag0"><sup id="ocag0"></sup></ul>
  • <fieldset id="ocag0"><menu id="ocag0"></menu></fieldset>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你好!我來自1997丨香港大學生廣東江門種菜記



      【編者按】

      他們,出生于1997,恰逢盛世,與香港特區同歲;他們,成長于1997,經歷巨變,與時代同步伐;他們,發展于1997,懷揣理想,與祖國同心跳。廿五年過去,他們身上留下鮮明的時代印記。躬身前行,服務祖國建設是他們共同的選擇。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江蘇廣電總臺我蘇網策劃推出《你好!我來自1997》系列融媒體報道,用真實的鏡頭和細膩的筆觸展現青年人鮮活的成長故事和精彩的奮斗經歷,深刻記錄他們與祖國同心共進、追逐美好未來的赤誠夢想。


    六年前,梁立鋒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畢業后會做一位農民,而且還拉上了他另外兩位高中同學。那時他還在香港理工大學讀書。

      現在,他們在廣東省江門市養魚種菜。和當地的農民有點兒不一樣,他們都很年輕,臉上的學生氣尚未褪盡。

      如果沒有離開香港,自己的人生會是什么樣?

      “我大概會成為一名酒店經理。”梁立鋒篤定地強調,這就是學酒店管理專業的他當時的人生規劃。

      另一位被他帶到廣東江門,同樣做了農民的女同學譚慧敏,本來設想是在香港做一名記者,她是香港樹仁大學新聞專業畢業。

      三人當中,只有香港中文大學的羅偉特想在畢業后創業,但絕不是從做農民開始。

      “香港的回歸,為我們香港青年在內地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機會,能擁有這樣的機會,我很幸運。”譚慧敏這樣說。

      如今,在江門市已經做了六年“魚菜共生”的他們,越來越感覺自己成了魚,三條在香港和內地之間不斷“洄游”的魚。 

      香港,夢想開始的地方

      人生軌跡的改變始于一次偶然。大二的時候,梁立鋒對學校組織的一個“魚菜共生”有機種植項目產生了興趣,他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想起了兩位要好的高中同學,譚慧敏和羅偉特。

      “我和慧敏是被立鋒騙來的。”羅偉特開玩笑地對記者說,不過自從踏進了學校天臺上那一小片人造農場之后,他們就出不來了。



      “魚菜共生”的原理一句話就能說清:用飼料養魚,再用混合著魚排泄物的水來滋養蔬菜,經過蔬菜根系凈化的水,再反流到魚池。

      這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循環生產模式契合了市場上對高端農產品的需求。三個人很快發現,香港市場對有機農產品需求巨大,這是一個值得把握的創業機會!

      可學校天臺這個尺寸之地空間太小,他們迫切想要擁有一塊地,一塊能承載他們夢想的土地。

      然而香港寸土寸金,搞農業的空間太小,他們的夢想幾乎不可能實現。

      也許,內地可以?

      三個人把這個項目做成計劃書,不斷地聯系附近地區,或者直接上門“推銷”。

      “他們提出了好多好多的理想。”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江門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綜合開發部主任張和順說:“這些理想打動了我。”

      “洄游”到江門“孵化場”,開啟夢想之旅  

      江門是珠三角最大的“菜籃子”。江門市農業科創中心為三位香港青年提供了一座200平米的溫室大棚,科創中心的實驗室可以敞開使用,甚至還給他們安排了宿舍。



      2016年,三條“魚”就這樣從香港“洄游”到江門這個孵化場,在這里潛心孵化,開啟了創業之旅。

      “我家里的魚缸都沒碰過,一開始天天看到魚翻肚子。”6月15日,魚池邊的譚慧敏一邊喂魚,一邊告訴我蘇記者。而現在的她儼然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魚娘”。



    魚池中的羅非魚膘肥體壯

      兩大池子羅非魚,在水下看幾乎是“魚擠魚”,養殖密度非常高,但膘肥體壯,搶起食來十分兇猛。



      羅偉特負責種菜,這個學工商管理的小伙子,一開始把大棚里種出了熱帶雨林的感覺,卻沒辦法把菜管好。長出來的菜千奇百怪,有的太細,有的發白,還有的總是趴著。“黃色的菜我見過,白色的菜我沒見過。”看著那些有氣無力趴著長的菜,他無可奈何:“農民說我們的菜不接地氣,我還是傻眼,不知道啥叫地氣。”



    梁立鋒展示自己設計的大棚設施

      而梁立鋒,則更多地把精力用在了“魚菜共生”的技術開發和設施研制上。向記者展示這些設施的時候,正值中午,大家都熱得滿頭大汗,他輕輕一扳開關,大棚頂部一張張遮陽網緩慢打開,同時風機也呼呼轉了起來,“一會兒就不熱了,至少可以下降5度。”

      從一開始,江門當地就將這個項目列為江門扶持農業和農村建設項目給予鼎力支持,不僅免費提供設施,還申請了5萬元“市長機動資金”,并安排了技術專家。在梁立鋒看來,有了這些“扶一把”的政策,他們才能夠繼續下去。

      不過生活上的種種不便只能自己扛了。最難熬的是夜晚,“村子里沒有路燈,蚊帳要蓋雙層。”三個來自大都市的青年人,在這個四面不靠的山村里潛心“孵化”,幾乎忘了外面的世界。

      只要有夢想,有激情,這些都不算什么。

      重建“孵化場”,大灣區最好的安排  

            2017年的臺風“天鴿”,才讓他們領教了什么是真正的挫折。



    被“天鴿”掀翻的試驗大棚

      “一年半的心血,全掀翻了,所有的試驗數據、設備。”梁立鋒現在還有心頭滴血的感覺。當時面對著被“天鴿”攪得天翻地覆的試驗大棚,三個人完全被搞蒙了,“什么可能的失敗都想過,沒想過大棚會倒啊!”

      那一刻,他們的信心真的被擊垮了。“還是回去找工作吧。”三人默默收拾行囊,回到香港準備重續之前的“既定人生”。

      關鍵時刻農業科創園區再次“豪橫”地給他們安排了兩個各200平方米的大棚,而且是玻璃智能大棚。再也不用擔心“大棚會倒了”!他們很快“滿血復活”,又回到了基地——重新開始。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三人的新系統也在同一天建成

      有意思的是,新系統建成的那一天,2018年10月23日,正是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的日子。在梁立鋒看來,這似乎是未來向他們發出的熱情召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梁立鋒他們在大棚里埋頭攻關的時候,內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興未艾。2019年,他們的試驗終于圓滿完成,3300多組水質資料、2600多批次的試種,扎實的數據驗證了他們研發的系統的可靠性,并參加了江門市“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初創企業一等獎,拿到了40萬元扶持資金。之后又一路斬關奪隘,代表廣東省參加了團中央舉辦的第六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得金獎。

      有了創業大賽的扶持資金,再通過為周邊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他們終于積攢到了“第一桶金”。

      2020年,三人承租了江門市農業科創園區一座6200平米的智能溫室大棚,正式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



      再次“洄游”到香港,打開成長新空間

      自己的蔬菜第一次上市,三個人的內心都是忐忑不安的,“我們的菜有人買嗎?”這個問題甚至都不敢去想。

      一番躊躇之后,他們決定去開平市附近的蔬菜批發市場碰碰運氣。出乎意料的是,“晚上11點開市,車門一打開,買家烏泱泱都來了。”



    即將上市的菜

      梁立鋒認為是勝在賣相。我蘇記者也發現,收割好的菜,菜梗潔白,輕輕一掰,伴隨一聲清脆的“啪”,斷口處卻看不到粘連的纖維,非常脆嫩。葉子更是肥肥胖胖的,很少有蟲洞之類的損傷。

      第一次上市就能獲得消費者的高度認可,三個人興奮異常。“為什么不到香港市場上去試試呢?”

      三人又張羅著申請蔬菜供港資格,并在2020年最終通過了海關的嚴格審核,如愿以償。目前,基地已經獲得“供港澳蔬菜生產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資質。

      現在,他們已經不用再去菜市場賣菜了,而是批發商將貨車直接開到基地。運往香港的蔬菜也十分快捷,頭天晚上裝車,第二天早上就能出現在香港的批發市場。而且價格比普通菜高出20%-30%。

      “說不定我們在香港的父母親人,都已經買過、吃過我們種的菜了。”梁立鋒笑稱。



      打開了香港市場,意味著他們事業也擁有了更大的空間,原來在農業科創園6200平方的大棚,年產量只有150噸,已經承載不下他們的夢想。

      2021年,他們又在開平市赤坎鎮通過土地流轉租賃了500畝土地,開始了新基地的建設。“計劃今年全部建成,預計年產量是6000噸。”

      梁立鋒信心滿滿地設想:“將來江門是我們的生產基地,在深圳有我們的研發基地,然后通過香港融資。”

      在大灣區“洄游”,人生有無限可能

            6月15日,就在我蘇記者采訪的時候,大棚里忽然涌進來一大批來自廣西崇左市的參觀人員。崇左市是江門市的對口幫扶市,這個參觀團就來自崇左市的農業系統。



      看到參觀團隊,事先并不知情的譚慧敏主動迎了上去,老練地向客人介紹起了“魚菜共生”系統,顯然這樣的場面她已經經歷過無數次了。  

      創業六年,譚慧敏在江門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她于2018年結婚,先生是江門本地人。看到她車內的兒童安全座椅,家庭的溫馨氣息撲面而來——她已經是兩個可愛孩子的媽媽了。

      “作為香港青年,大灣區對我們在內地工作真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希望將來能當天來回個幾次,期待這一天會很快發生。”



      “我們是大灣區建設的受益者。”梁立鋒歷數著他的親身體驗。六年前還沒有大灣區的概念,當時只是覺得自己的想法只有在內地才能實現。那時從江門到香港,只有一座虎門大橋,遇到堵車,至少要花半天時間,現在有南沙大橋、港珠澳大橋,還有廣深港高鐵,這一條條大動脈的建成,縮短的不只是時間,還有心理上的距離。

      羅偉特的心思仍然在自己的事業上,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江門、廣州周邊奔波,忙得回一趟香港都是奢侈。

      “就在這六年里,大灣區的建設陸陸續續,精彩紛呈。對于未來想到大灣區闖一闖的年輕人,我想送給他一句話,叫Follow Your Heart,就是追尋內心。我們每個人都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大灣區就是一個舞臺,讓我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可以找到落地的空間。”

      洋溢著的自信,和他的陽光帥氣十分般配。


    (編輯 邵倩倩)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黑森林|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日韩久久免费影院|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快|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高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久久99久久99精品| 99在线热视频只有精品免费| 91免费国产精品|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