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困境青少年暑期“看護難”問題,日前,鹽城市濱海縣八巨鎮“濱紛夏日 青春暑護”公益暑托班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班。該鎮聯合南京審計大學志愿團隊,以非遺傳承、鄉土教育和家國情懷為核心,精心開設竹編技藝、濕地探秘、詩歌賞析等特色課程,為孩子們打造兼具文化溫度與創新活力的學習天地。
非遺課堂里,文化傳承悄然發生。“原來竹篾可以變成小船!”在竹編課上,志愿者從觸摸竹材教起,傳授“一挑一壓”的古老技法。竹香縈繞中,孩子們稚嫩的小手在經緯間穿梭,五彩竹編小船漸次成形。志愿者結合技法講解竹編背后的民俗故事,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接過文化傳承的接力棒。
鄉土認知課上,家鄉情懷生根發芽。志愿者用沙盤模擬海岸線變遷,通過互動游戲展現灘涂生態的脆弱與珍貴。孩子們化身“濕地小衛士”,在角色扮演中學習潮汐規律與生物多樣性知識。得知家鄉濕地面臨威脅時,小朋友堅定承諾:“我絕不亂扔垃圾,要守護鳥兒的家園!”
詩歌賞析課上,家國情懷具象表達。“假如我是一棵稻穗,我也要用飽滿的谷粒回報田野……”的朗誦聲中,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家鄉四季。志愿者通過意象解析,將抽象情感轉化為灘涂、漁港和稻田等具象畫面。課后,孩子們創作的詩歌貼滿墻壁,字里行間滿是對故土的深情。
從竹編技藝的指尖傳承,到濕地奧秘的科學探索,再到詩歌情感的心靈陶冶,志愿者們以多元課程為孩子們打開認知新窗口,成長的種子已在童心中播撒。下一步,八巨鎮愛心暑托班將持續聚焦學生需求,增設更多趣味課程,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汲取知識,收獲勇氣與獨立,讓這個夏天成為滋養心靈的成長沃土。
通訊員 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