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蘇超”賽事如火如荼地進行,泰州市海陵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鉤編技藝傳承人徐華斌帶領工作室的殘疾人姐妹們,以鉤針為筆、線為墨,創作出一系列鉤編足球作品,將傳統非遺與現代體育完美融合,為賽事注入別樣文化活力。
走進位于海陵區殘聯的鉤編非遺工作室,一個與桌面等大的鉤編足球格外醒目,這是徐華斌和學員們耗時兩個下午精心制作的“非遺足球”。工作室內,徐華斌老師大秀絕活。鉤針在她指尖翩躚起舞,獨創的“立體鉤編”技法化線為形。五位聽障學員圍坐一桌,彩色的毛線在她們指尖翻飛,鉤針穿梭間,細密的針腳整齊排列,如溫暖的靜默詩篇在午后緩緩流淌,不一會兒,一只只“玲瓏足球”在大家手中漸次蘇醒。
“‘蘇超’這樣的體育盛事,我們想著將鉤編技藝融入其中,展現非遺的創新力量。”除了大型展示足球,工作室還制作了迷你足球掛件、桌面擺件等文創產品,這些充滿巧思的“足球文化推廣禮”既實用又有紀念意義。
“這些足球雖不能踢,但能讓社會看到殘疾人的創造力。”徐華斌表示,后期計劃制作更大尺寸的鉤編足球贈予蘇超組委會,“用我們的方式為泰州隊加油,也讓更多人關注非遺技藝。”
“蘇超”賽場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是各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展示窗口,海陵的非遺傳承人紛紛以足球為主題創作。非遺“泰州篆刻”代表性傳承人許建民刻下賽場英姿,海陵“烙畫”代表性傳承人張文亭的作品再現激烈對抗,泰州非遺“面塑”傳承人黃寶富捏制栩栩如生的球員形象……傳統技藝與體育精神的碰撞,讓觀眾在熱血賽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徐華斌的鉤針不僅串起絲線,也串起了四十余名殘疾姐妹的尊嚴與自立。去年,海陵區殘聯掛牌成立“鉤編非遺工作室”,邀請徐華斌擔任工作室負責人,每周二下午授課,教授鉤編技藝。考慮到多數學員為聽障人士,為方便和學員交流,徐華斌一有時間就跟她們學習手語,她說:“在教她們鉤編技藝的同時,我也會通過朋友圈,幫大家出售一些作品。同時,殘聯、婦聯和一些鎮街、企業、醫院,也有助殘義賣活動,一起幫助她們增加收入。”徐華斌將傳統技藝化作公益火種,手把手教殘疾人編織實用工藝品,鉤針不重,但能鉤住生活的希望。“很多殘疾朋友心靈手巧,就是缺少一個學習的機會,只要他們愿意學,我就愿意一直教下去。”徐華斌說。
這些生動活潑的場景在海陵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上演著。目前,該鉤編工作室已經開展了“非遺+文創”常態化培訓20余次,讓數位聽障姐妹成功掌握了這項技藝。她們制作的杯墊、玩偶等作品,通過線上累計銷售200余件,每件售價在20元至130元不等,這不僅為她們帶來了經濟收益,也讓她們變得更加自信。工作室學員胡冰打手語表示:“我現在一個星期可以做六七個成品了,一個月能夠增收五六百元。大家在一起學習、進步,收獲了很多快樂。非常感謝殘聯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徐老師很有愛心,無償教會我們鉤針編織,讓我們殘疾人也能擁有一技之長,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現在我每天帶孩子都來這里進行康復訓練,相信日復一日的訓練,孩子會慢慢好轉。”日前,在海陵區殘疾人康復訓練中心,殘疾兒童樂樂的家人說起康復歷程感慨萬分。
走進該康復訓練中心,700多平方米寬敞明亮的空間里,有序擺放著20余臺先進的康復訓練器械,其中,電動移位機、偏癱康復器、立式平衡訓練器等設備尤為引人注目。這些高科技器械能夠精準地幫助殘疾人進行下肢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強化訓練。尤為貼心的是,這些康復訓練器材均面向殘疾人免費開放使用,減輕了他們在康復之路上的經濟負擔。
“以前,有的重度肌無力患者只有去醫院才能借助電動移位機進行康復訓練,每次的花費都不少。現在,設備不但免費使用,還有工作人員免費指導和陪護。”區殘聯康復部負責人卞雨佳介紹。
為了進一步提升康復服務的專業性與系統性,該中心計劃與醫院康復科展開深度合作,定期邀請專業的醫護人員前來為殘疾人進行康復指導,量身定制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方案。
家庭環境是殘疾人停留時間最長、使用頻率最高、與殘障人士關系最密切的環境,是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的基礎。
走進中心的家庭無障礙改造體驗室,智能門鎖、圓角餐桌、防滑地膠、升降灶臺、電動護理床等無障礙設施逐一映入眼簾。從門廳到臥室、廚房、洗浴間,殘疾人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無障礙改造的設備、設施。
“殘聯到我家里進行改造,衛生間裝修得特別好,洗澡既方便又暖和。”顧奶奶患有智力殘疾,一直由老伴陳錦海照顧。他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安裝了衛生間扶手、浴霸,改造了坐便器等設施,解決了“如廁難、洗澡難”等問題。
改造完成后,區殘聯聯合施工方、委托的第三方驗收機構組成項目驗收組,逐一上門驗收,確保改造項目的質量與標準符合要求。
從精準評殘到全周期康復支持,從專業托養到個性化輔具適配,從居家環境無障礙改造到就業技能提升……在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12個專業化功能室,涵蓋康復訓練、生活照料、就業指導,文化服務等全鏈條服務,以“一站式”服務模式,為殘障群體打造集生活保障、能力發展、社會融入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今年五月,海陵區殘聯聯合區人社局在海陵區零工市場舉辦殘疾人專場招聘會,40余名殘疾人求職者到場應聘。
招聘會精準聚焦殘疾人就業需求,13家愛心企業提供銷售經理、文員、客房服務員、全檢員、保潔等各類就業崗位60余個。崗位設置充分考慮殘疾人身體特點,體現人文關懷。
招聘現場設置了政策咨詢、職業指導等特色服務臺,求職者有序地瀏覽招聘信息,工作人員、志愿者為求職者提供"一對一"崗位匹配服務。經過雙向溝通,最終15名求職者與企業達成初步就業意向。某企業人事負責人感慨:"這次招聘會崗位針對性強,與殘疾人面對面溝通,能夠更好地實現雙向選擇。"
與鉤編非遺工作室里安靜的環境不同,旅行社線路銷售員王祥方的職場充滿了活力與熱情。肢體殘疾人王祥方通過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入職后,每天都會微笑著為游客推薦合適的旅行線路。他說:“旅游本身就是我喜歡的行業,而且工作時間和收入我都比較滿意,所以就一直做這份工作。”
工作之余,王祥方積極參加區殘聯舉辦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班,讓自己更具競爭力。他認為,殘疾并不是限制,失去對未來的期盼才會讓人停滯不前。“殘聯的培訓班很實用,對我的工作也有很大助益。今年有培訓班的話,我還會積極報名的。”王祥方說。
舉辦各類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的職業技能培訓班10余期,積極開展“走訪拓崗促就業”等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安排專業老師定期入戶教學,舉辦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3場,為79名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各種扶持補貼33萬元,新增殘疾人就業308名……海陵區在殘疾人就業方面持續發力,組織開展非遺鉤編、人工智能等實用性強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殘疾人提升就業競爭力。今后將繼續加強與更多企業合作,不斷拓展就業渠道,加強與更多企業的合作,為殘疾人創造更多更優質的就業崗位。希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讓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夢想,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泰州市海陵區融媒體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