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高霞
- 時間:2025-08-01 11:24:50
隨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金融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塑造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引擎。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深刻把握數字中國建設戰略機遇,深入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部署,組織指導全省農商銀行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核心發展戰略,以系統性重塑和創新性實踐,著力構建數字金融新基座、新生態、新范式,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注入澎湃數字動能。
一、前瞻布局,著力構建數字金融“新基座”
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堅持戰略、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推進,系統性重塑組織架構、技術底座和人才梯隊,為全省農商銀行數字化轉型筑牢基座。
△ 泗陽農商銀行依托縣行政服務中心建設“農商·蘇服辦”政銀合作專區和智能金融服務廳,將金融服務“搬”進行政服務大廳
(一)堅持戰略引領,凝聚“協同奮進”轉型共識。為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堅持高位布局,長遠謀劃,成立由“一把手”掛帥的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積極謀劃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明確“數字基礎建設全面有序、數字經營管理創新有為、數字風險控制精準有效、數字價值創造強勁有力”四大核心目標,為全省農商銀行的數字化轉型舉旗定向。構建由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戰略引領、專班協作、農商行落地的敏捷架構,統籌行業資源,打造“智能中樞+數字觸角”的數字化戰略體系。建立科學的成效評價與激勵考核機制,將轉型成效與機構績效緊密掛鉤,以剛性約束驅動轉型進程,在全省農商銀行凝聚起同頻共振、協同奮進的強大合力。
(二)堅持平臺賦能,筑牢“集約高效”數字根基。為破解單個農商銀行“想做做不了、做不好,做了成本高”的共性難題,江蘇農商聯合銀行著力構建集約化、智能化的科技新底座。緊跟技術前沿,快速完成了DeepSeek-R1、Qwen等多種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以業務價值為導向,自主開發大模型應用場景,部署智能代碼助手、智能寫作、質檢中樞、問答助手四大智能辦公矩陣,用AI技術賦能員工、賦能管理,有效提升了開發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加速了服務響應。在基礎設施層面,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建成DaaS 2.0數據云服務平臺,支撐全省60家農商銀行“數倉上云”。構建“數據-算力-場景-人才-工具”“五位一體”生態體系,打通工商、稅務、司法等跨域數據,形成數據價值交換網絡,為智能風控、精準營銷等場景持續提供數據動能,實現數據價值的指數級釋放。全省農商銀行本著“能遷則遷、應遷盡遷”原則,將行內重復建設系統向省級平臺回遷,有效整合資源。
(三)堅持人才驅動,強化“業技融合”智力支撐。江蘇農商聯合銀行著力打造“業技融合”復合型人才隊伍,建立標準化培養體系,培育大數據專業人才梯隊,目前,已有258名業務骨干獲取數據分析專業認證。徐州農商銀行設立“數字創新實驗室”,開辦“金融科技夜校”,建立數字金融分析師團隊及科技人才后備庫,與高校共建產學研基地,通過集中式理論學習與貫穿式項目實踐,持續推動發展理念轉變與業技融合能力提升。泗陽農商銀行在“引才”與“育才”上雙向發力,一方面,以市場化薪酬成功引進多名計算機工程師、數據分析人才;另一方面,建立科技與業務條線的輪崗交流機制,選派骨干深度參與省級核心項目建設,在實戰中鍛造復合型人才。
二、創新驅動,著力構建數字金融“新生態”
構建“新生態”,必先鍛造“新內核”。在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的統籌推動下,全省農商銀行聚焦產品、營銷、風控、運營四大關鍵領域發力,對傳統的業務模式進行系統性重塑,著力構建開放、多元、共贏的數字金融新生態。
(一)創新數字信貸,提升融資“可得性”。為破解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廣大城鄉居民“融資難、融資慢”的痛點,江蘇農商聯合銀行通過沉淀通用的風控模型、數據組件和產品模板,賦能各農商銀行像“搭積木”般快速定制貼合本地需求的線上信貸產品,有效降低創新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實現信貸服務提質增效。全省農商銀行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變“經驗驅動”為“數據驅動”,研發了一批線上化、標準化、智能化信貸產品。如民豐農商銀行打造的線上貸款平臺,成功上線支持涉農主體的“陽光e貸”、便捷個體工商戶的“收單商戶貸”、滿足市民消費的“市民e貸”以及服務精英群體的“精英e貸”等系列產品,該行今年以來為上述信貸客戶授信17.47億元,用信8.06億元。
△ 民豐農商銀行為客戶安裝并調試“智慧食堂”系統,助力商戶開啟團餐新時代
(二)創新數字營銷,提升服務“精準度”。全省農商銀行順應數字化發展浪潮,創新求變,推動傳統的“大水漫灌”營銷模式向數據驅動“精準滴灌”轉變,實現經營模式由“人海戰術”向“智慧運營”新質生產力躍遷。在數據基礎層面,通過構建強大的客戶洞察“大腦”,為精準營銷提供決策依據。如皋農商銀行采用數據挖掘、移動互聯網、流程引擎等技術,開發的“智慧營銷平臺”,為員工營銷、總行管理全方位賦能,構建起448個客戶特征指標、65個客戶標簽的畫像體系,使客戶分層分類真正有效落地。張家港農商銀行基于完善的客戶畫像,月均生成6萬戶精準名單,嵌入廳堂柜面系統,賦能一線高效觸達。淮安農商銀行通過數倉模型形成精準營銷客戶清單,助力新增普惠類貸款授信2.15萬戶、授信金額107.29億元,用信金額28億元。在渠道創新層面,通過打造新型客戶連接“橋梁”,實現有溫度的深度互動。鎮江農商銀行創新“企業微信私域運營”模式,堅守“陪伴式金融+生活管家”理念,客戶觸達轉化率提升30%,有效破解了私域運營“添加后即沉默”的行業痛點。在智能應用層面,通過引入前沿的AI技術“引擎”,實現從“流量運營”到“價值深挖”的質變。江南農商銀行自主研發“小江智腦”大模型應用平臺,以AI大模型深挖數據價值,其精準營銷策略累計轉化金額達9億元,樹立了智慧運營行業標桿。
(三)創新數字風控,提升管理“智能化”。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積極打造智能風控中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風控+反欺詐”立體防護矩陣,持續提升實時決策、風險量化、趨勢預測等核心能力。在省級中臺的引領下,全省農商銀行構建起覆蓋信貸業務全生命周期和內部運營全流程的數字風控防線。在貸前審批環節,張家港農商銀行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部署了13個決策樹模型和87個評分卡模型,為超200億元的信貸業務提供了精準的風險畫像與決策支持。在貸后管理環節,民豐農商銀行創新應用知識圖譜技術,上線智能化催收平臺,精準定位失聯客戶,助力不良催收效率提升30%。在內部合規方面,為防范操作風險,如皋農商銀行建立員工行為監測系統,結合自研的211個合規模型,累計生成超5萬條預警信息,有效筑牢內部風險“防火墻”。啟東農商銀行通過智能風控體系,實現了對關鍵風險的實時監測與精準預警,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安全基石。
(四)創新數字運營,提升服務“加速度”。為全面提升客戶體驗,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對業務流程進行革命性再造,跑出了服務“加速度”。一方面,在前臺服務上,全面賦能“敏捷體驗”。為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率,江蘇農商聯合銀行聚力打造普惠展業平臺,全面推廣“三臺六崗”信貸模式,實現授信、放款在線申請,合同電子化、抵押線上化。另一方面,在后臺運營上,追求集約高效。成立省級集中作業中心,通過統一全省農商銀行業務場景與憑證規范,使中心作業和授權時長銳減40%,為業務處理質效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昆山農商銀行縱深推進“廳堂一體化”改革,通過標準化建設和科技化改造,實現客戶精準分流、廳堂高效協同,客戶平均等候時長縮短23.49分鐘,柜面業務辦理效率提速29.63秒/筆。如皋農商銀行積極應用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完成16個業務場景的自動化改造,年節約工時超5500小時。
三、靶向施策,著力構建數字金融“新范式”
數字金融的生命力在于其與實體經濟和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在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的引領下,全省農商銀行將數字技術嵌入萬千場景,從田間地頭到繁華都市,從百姓生活到產業升級,一幅廣闊的數字金融服務版圖在錦繡江蘇大地上徐徐展開。
△ 2023年句容農商銀行數字鄉村平臺正式啟用
(一)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為美麗鄉村“增色”。面對大行下沉的白熱化競爭,全省農商銀行主動出擊,堅持將數字技術與鄉村治理、農業生產深度融合,全力鞏固農村金融主陣地。江蘇農商聯合銀行主動加強與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的“總對總”戰略合作,攜手推動“蘇農云”涉農數據共享,精準勾勒全省農商銀行客戶畫像,為信貸風控提供堅實支撐。依托“E 路由我”線上直播平臺,積極開展“助農直播”活動,搭建起地方農特產品與市場連接的橋梁,有效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截至6月末,“E 路由我”平臺客戶數1163.58萬戶,累計開展省級直播活動197場,觸達客戶超3000萬人次。
在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的戰略引領下,全省農商銀行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特色化數字鄉村發展模式。句容農商銀行貼近、貼緊、貼實鎮政府、村委會及廣大村民的所想、所需、所盼,整合政務、村務、民生等40余項服務,構建起“互聯網+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助力基層黨建、鄉村治理、民生改善和智慧農業,目前該平臺已覆蓋全市12個鄉鎮53個村,服務10.6萬村民,成為鎮江市數字鄉村建設的示范標桿。
△ 句容農商銀行客戶經理赴后白鎮林梅村了解數字鄉村建設情況
(二)數字賦能實體經濟,為企業發展“添翼”。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充分發揮省級平臺的統籌協調作用,一方面,穩步發展債券聯合承銷業務,探索開展科創金融、投貸聯動、融資撮合等創新業務,不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加快推動供應鏈協同展業,深度融入產業鏈生態,與核心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打通核心企業的ERP、進銷存等系統,將產業鏈上的訂單流、物流、資金流進行數字化、可視化呈現,實現了“用數據換信用,用信用換資金”的良性循環,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
△ 江南農商銀行走進數幣鄉村安基村推進數字金融工作
全省農商銀行錨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積極運用數字金融工具,為千企百業、千家萬戶量身定制精準高效的解決方案。江南農商銀行打造的“江南企財”“江南財資通”等平臺,為1.65萬戶小微企業提供票、財、稅一體化服務,為集團企業和政務單位提供專業財資服務,實現年交易金額1.6萬億元。啟東農商銀行圍繞地方特色產業,創新漁業供應鏈、養老服務業等金融場景,推出“漁船運營貸”“養老保障貸”等專項產品,精準匹配產業周期與資金需求。沭陽農商銀行錨定互聯網時代金融服務的新趨勢,為在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從事電子商務的客戶,創新推出“淘易貸”產品,助力地方支柱產業花木銷售從線下走到線上、從國內走向世界。截至6月末,該行累計發放電商貸款5800戶、金額6.5億元。昆山農商銀行深耕區域特色產業,依托省級數據底座,構建起覆蓋當地“專精特新”企業的“產業數字圖譜”,通過整合工商、稅務、專利等多維數據,精準定位高成長性科創企業,主動授信,有效解決輕資產、高科技企業融資難題。
(三)數字賦能普惠民生,為金融服務“升溫”。金融為民,服務先行。全省農商銀行堅持將數字金融融入百姓“衣食住行游購娛”等方方面面。在線下服務方面,著力打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務。泗陽農商銀行攜手縣行政審批局打造以“總行旗艦專區-鄉鎮支行服務專區-村(社區)金融服務站”為架構的政銀合作服務體系,實現14個領域315項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江南農商銀行深度參與“常州醫保”移動支付平臺建設,打通醫療健康領域支付通道,并設立千余個普惠金融服務點,搭載68項政務服務功能,構建起“15分鐘醫保服務圈”。
△ 江南農商銀行走進常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專場
在線上服務方面,江蘇農商聯合銀行以手機銀行APP為核心載體,持續構建豐富多元的“生活服務平臺”和“支付生態圈”,打造集賬戶管理、生活繳費、投資理財、政務服務于一體的“數字金融超級入口”,實現客戶金融需求一站式響應。截至6月末,全省農商銀行手機銀行客戶達4005.17萬戶,較年初增長95.65萬戶。啟東農商銀行推出智慧社區系統,將金融服務無感嵌入社區生活,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江南農商銀行積極打造“江南好生活”“江南付”“好生意”三大平臺,覆蓋商戶經營全場景,形成“生態引流-資金管理-運營增效”服務閉環。“江南好生活”平臺整合餐飲、便民服務及直播引流,2024年觸達用戶163萬人次;“江南付”資金管理平臺實現收付管一體化,服務超90%活躍商戶,年度交易額67億元;“好生意”平臺聚焦餐飲智能管理,貫通點餐、接單、收銀全流程,年交易規模達105億元。
擘畫藍圖繪新卷,奮楫揚帆正當時。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是江蘇農商銀行系統把握時代脈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更是服務金融強國建設、踐行金融為民初心的使命擔當。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將引領全省農商銀行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促進金融與科技“深融合”、與實體經濟“強共振”、與人民需求“緊相連”。以更智能的系統、更普惠的觸達、更溫暖的服務,賦能千行百業,潤澤千家萬戶,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偉大征程中,貢獻磅礴的農商金融力量,譜寫數字金融發展新華章!
通訊員 單鵬 鄭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