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這一地方集體記憶的載體,不僅承載著地理信息,更融入了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近年來,常州市積極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方案,不斷采集地名信息、挖掘地名故事、豐富地名文化,在“起名”“用名”“揚名”“著名”上下功夫。歷經兩年努力,全市鄉村地名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地名命名設標工作有序推進、地名文化傳承保護精彩紛呈,地名賦能鄉村經濟發展已初見成效。
讓“無名”的“有名”,“有名”的“揚名”,地名在歷史記憶中彰顯時代之美。
用好地名讓鄉土記憶煥發時代光彩
“好地名助力鄉村發展好前景,讓小地名助力鄉村大發展!”溧陽天目湖桂林村以“小地名”為支點,助力鄉村大發展,在規范地名管理、賡續歷史文脈、促進利農惠農中走出一條特色之路,讓鄉土記憶煥發時代光彩。
常州溧陽天目湖鎮的桂林村,已有800多年歷史。相傳,北宋文學家汪藻曾訪友至此,見五峰挺立,桂樹成林,于是得名“桂林村”。當地在充分挖掘地名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在22.31平方公里的村莊里,已經建成特色精品民宿、農家樂、家庭農場等120多家,先后榮獲“國家級生態村”“江蘇省最美鄉村”等稱號。
走進桂林村,一個標注著錦秋路的路牌下方,是拼音字母“JINQIULU”,還有指示東西方向的箭頭。
桂林村村委會副主任劉忠清介紹,在民政部門的指導下,村里參照城市標準,東西向路牌是藍色,南北向為綠色,統一設置了新的地標和路牌。
路牌右上角,有一個二維碼,手機輕掃,隨即彈出地名文化、綜合服務等模塊信息,可以查詢道路歷史、周邊民宿定位,還能一鍵導航到最近的景點、醫院。
路牌設置好后,民政部門組織鄉鎮干部、地名文化愛好者等,通過舉辦培訓班或直接操作等方式,幫助各村采集道路街巷名稱并上圖入網。
截至目前,溧陽市安裝二維碼智慧門牌、路牌1500余塊,向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和互聯網地圖平臺推送鄉村地名數據信息逾萬條。
37歲的邵建文是桂林村最“新潮”的掌柜,經營著一家西餐廳和一家咖啡店。“有了路名之后,我可以在地圖上輕松標注店鋪位置,這對網紅打卡式餐廳來說很重要。”邵建文笑道。
讓邵建文舒心的,還有快遞服務的變化。店鋪沒上圖前,快遞無法送上門,他得騎電瓶車,到兩三公里外的鎮上取快遞。
據介紹,現在,桂林村有50多家餐廳、20多家民宿,地名上圖入網,讓群眾生活更便利,商戶經營更輕松。
形式多樣的“地名+”,賦能鄉村經濟發展
桂林村是我市發揮“鄉村著名行動”,提振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旅游、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的生動縮影。
我市是江蘇省較早實施“鄉村著名行動”的地區之一,溧陽市、金壇區分別為國家級和省級試點單位,并于2023年被評為省級先行區。溧陽市“深耕數字地名 賦能鄉村振興”的做法成功入選民政部“鄉村著名行動”第一批典型經驗做法。
今年以來,各轄市、區民政部門聯合文旅、商務等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地名+”活動,賦能鄉村經濟發展。
“1號溧直播”公益直播平臺累計開展“地名+助農”直播24場,實現農產品的快速銷售。溧陽市“地名+生態+文旅”,打造竹簀鎮“紅色水西”紅色地名旅游品牌,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天目湖鎮桂林村精品旅游線路,進一步擴大旅游城市的知名度。鐘樓區“地名+賽事”,在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古鎮鄒區“八公里環形生態廊道”,開展2024“奔跑江蘇”新孟河(鄒區)10公里健康跑、“杏花春雨杯”長三角汽車摩托車場地越野聯賽常州站比賽,努力推廣“殷杏泰”片區特色農文體旅融合的生態運動休閑項目……
去年開始,我市以道路地名為重點,在全市組織開展鄉村地名大摸底,梳理出鄉村道路地名各類問題389條,其中有地無名258條、一地多名26條、消亡地名11條、重名同音30條、未批先用55條、批而未用9條。
針對以上問題,市民政局指導各地制訂命名方案,已命名各類街路巷地名近400條;堅持命名、設標雙同步,做到有路須有名,有名必有牌,共設置地名標志1440余塊,特色村級地名標志10處。
打造地名文化展示陣地,讓地名煥發新生
采集地名信息、挖掘地名故事、豐富地名文化。近年來,我市加強地名信息采集,地名指向更加精準可靠。
據市民政局提供的信息,我市鼓勵和發動基層社工、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參與鄉村地名信息采集,采集上報鄉村地名信息25172條。
近日,常州公布2025年市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截至目前,我市市級地名文化遺產已達366個。
為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我市以市級專家分片掛鉤指導的方式,組織開展省、市、縣三級地名文化遺產評定工作,同步整理形成市級地名文化遺產名錄,35處地名文化遺產被納入《常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
同時,常州打造“線上+線下”的地名文化展示陣地,鐘樓區結合文旅項目,建成“大廟弄?青年里”地名文化廣場、荊川里地名文化墻等網紅打卡點并對外開放,讓地名文化可見可及可感;創新地名文化研究成果展示形式,編撰出版《詩詞里的常州地名》,以“一本書一套視頻一系列文創”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呈現地名文化研究成果;聯合常州市地方志辦公室,策劃開展“尋蹤古運河史話”“典籍里的龍城”等地名游學活動200余場,約21800人次參與,讓典籍中的常州、黨史中的常州、地名中的常州,在融通古今中活態呈現、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