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外賣員的崗位上堅持詩歌創作而被網友們稱為“外賣詩人”的王計兵6月6日來到蘇州城市學院,和學生們做了一次面對面的詩歌分享。在這場名為“拾光相伴青春行·詩蘊蘇城”高校詩歌分享會上,王計兵用他凝練了人生際遇的樸實詩句,與在座的200名應屆畢業生共鳴共勉,是一場詩意與青春的雙向奔赴。
外賣騎手的詩與人生
成為“外賣詩人”之前,王計兵曾輾轉多地打工謀生:在新疆抬木頭,在沂蒙山開翻斗車,在沈陽工地敲釘子——你至今可以在那些詩句中看到這些生活的痕跡。雖然漂泊半生,但生活的坎并沒有磨滅他對讀書和創作的熱愛,反而滋養了他的創作靈感。那些沾著泥土、留著溫度,顫著露珠的詩行,對局促的生活報之以歌,將小人物的生命幸福與自我認同從容表達。
在參與此次高校分享活動之前,王計兵剛剛被推薦擔任徐州市全民閱讀促進會副會長,他告訴記者,閱讀和寫作從來都是他人生中感受幸福的部分,幸福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我的經驗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能找到一樣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把它當成一個愛好,因為是愛好,所以就不會覺得這么多年閱讀與寫作是一件辛苦的事,也不會帶上特別功利的目的。
在擔任過春晚主持人后,王計兵在互聯網上的流量和關注度迎來了顯著的增長,他也顯而易見的更忙了,但他依然非常高興地參加“拾光相伴青春行”2025詩歌進校園的活動,在他看來,詩歌和青春天然是匹配的,他很樂意走進校園,把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態度本真地展現給大學生們。
跨越年齡的情感共鳴
王計兵出生于1969年,而今年畢業的應屆大學生們都是00后,跨越這么多個年代,自己的作品還能引發年青讀者的共鳴嗎?王計兵其實是帶著這個疑問走進的課堂。
事實證明王計兵多慮了,當他站在講壇上,對照著自己《趕時間的人》《那個人》《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這些詩篇將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時候,整個教室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有些人在他的講述中找到了與自己父輩和解的理由;有的人在他的詩句里感受到了城市的另一面;還有的人在與他的交流中,跨越年齡產生了文學上的共鳴。
活動結束前,同學們自覺排起了長隊,邀請王計兵給他們寫下畢業前的寄語。
別具一格的“思政金課”
蘇州城市學院對于王計兵的這次分享也有更多的期待,蘇州城市學院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李萍表示,王計兵蘇城院之行,是學校為即將踏上新征程的畢業生們,精心打造的一堂兼具文化厚度、思想深度與情感溫度的“思政金課”。思政教育要從學校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特別歡迎像王計兵這樣的社會優秀代表來學校多做分享和交流。
王計兵向蘇州城市學院圖書館捐贈了個人詩集套裝,包括已出版的《手持人間一束光》《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低處飛行》《趕時間的人》等詩集,蘇州城市學院也聘任王計兵老師為“青春領航導師”。
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江蘇有線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松表示,江蘇有線始終秉持“傳播先進文化、服務社會民生”的使命,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提供思政教育新場景,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鏈,點亮青春啟航理想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