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戲韻金陵”民間戲曲團隊展演在南京六合區茉莉小劇場舉行。作為2025南京藝術節重點板塊活動,11支扎根市井的民間團隊攜13個經典片段登臺,在90分鐘時間內濃縮演繹民間戲曲精華。
近年來,南京的民間戲曲傳承力量蓬勃發展,形成了以社團為紐帶、民營院團為支撐、社區團隊為延伸的立體化發展格局。從秦淮河畔的票友社團到溧水浦塘的民營劇團,從浦口鄉村文化站的小劇場到高校學子組建的青春版劇團,各類民間戲曲力量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共同織就了金陵戲曲傳承的繁茂網絡。
江蘇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南京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陶琪表示,在推動戲曲發展的過程中,作為真正接地氣的表演團隊,民間戲曲團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越劇《白蛇傳·游湖》、揚劇戲歌《六合好風光》、京劇《天女散花》選段、黃梅戲《牛郎織女》選段、高淳民歌《高淳秧歌》、昆劇《牡丹亭·游園》選段……此次“戲韻金陵”民間戲曲團隊展演的13個節目,既有經典名段原汁原味的呈現,也有聚焦鄉村振興、彰顯鄉村特色的原創作品的精彩亮相,不僅展現民間戲曲傳承的蓬勃生機,也彰顯南京作為“世界文學之都”的文化底蘊。
“團員中有很多年輕人,其中最小的演員出生于1998年。”鼓樓區星火戲曲藝術團團長高建芳攜團里兩位“90后”演員侯雨亭、劉思宇,為觀眾帶來了越劇《白蛇傳·游湖》選段。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此次在2025南京藝術節的舞臺上亮相,團員們都非常開心,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樣的展示機會。
“諸位靜靜心呀,聽我來唱一唱魅力六合好風光……”作為南京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營揚劇團體,六合區楚韻揚劇團帶來了揚劇戲歌《六合好風光》。
該劇團扎根六合鄉土,致力于傳承和發展國家級非遺揚劇藝術,曾獲江蘇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優秀劇目展演銀獎。表演風格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審美,通過創新編曲和舞臺呈現,吸引大量年輕觀眾,成為南京“戲曲進校園”活動的先鋒力量,年均開展惠民演出超80場,為地方文化傳承注入鮮活生命力。
南京市秦淮區小梅花青年越劇藝術團同樣想吸引年輕人關注傳統戲曲。該團副團長繆偉介紹,團員由來自各行各業的從業者組成,大家在業余時間排練、演戲,為越劇的傳承與傳播而不遺余力,“除了青年人,‘小花班’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小越劇演員。”
記者了解到,這個成立于2008年的秦淮區屬越劇團體,由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竺小招任名譽團長,以青年越劇藝術愛好者為核心力量,曾榮獲江蘇省群眾文化“百千萬工程”優秀團隊、“南京市五星級團隊”及“江蘇省巾幗文明崗”稱號。曾在國家級、省級及市級多項賽事中取得佳績,持續推進越劇藝術傳承工作,培養的學員中累計13人榮獲“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金花獎”,其中3人躋身全國十佳。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鳴/文
(活動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