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同步揭曉,南京連續第15年榮獲“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幸福感”的背后是南京人民奮楫篤行,敢闖敢為的生動畫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第一”“前列”的奇跡,“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宏偉藍圖,在砥礪前行中成為實景。
△趙杰 攝
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
一個個全國之最、國際領先在這里接連誕生
“原始創新、頂天立地、世界一流、不可替代”。紫金山實驗室,大廳內16個大字的戰略定位,彰顯出這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雄心壯志。
△紫金山實驗室 來源:紫金山實驗室微信公眾號
2023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來到紫金山實驗室,走進展廳、6G綜合實驗室,詳細了解推進重大科技任務攻關等情況。總書記強調,現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顛覆性技術隨時可能出現,要走求實扎實的創新路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立下功勛。
圍繞5G到6G網絡通信迭代的軟硬件技術研發穩步推進,紫金山實驗室建立了業界首個6G實驗室,初步建成6G端到端實驗平臺,6G光子太赫茲通信實時傳輸速率從400Gbps提升到1Tbps,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一個個全國之最、國際領先,在這里接連誕生。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獲獎的250個項目中,南京29個項目(包括主持完成和參與完成)在列,占全國總數的11.6%,占全省獲獎數的74.36%,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1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累計達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在高原上筑高峰,南京一直以其創新、拼搏的城市精神,用一項項成果、一個個數據,不斷刷新著這座城市的“最高海拔”。
新質生產力澎湃出發展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2016年南京成為全國第11座GDP萬億元城市,2020年首次躋身全國十強城市行列,2023年達到17421.40億元,占全國GDP比重提高到1.38%。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近十倍、突破1萬家,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居全國第4位。
全市社零總額邁上8000億元臺階
人均零售額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以穩增收筑牢“百姓富”的根基底氣。2023年,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12元,同比增長4.5%。
“百姓富”的具象化中,不僅有錢袋與收成,也有溫暖與活力。
《大夢·紅樓》正式首演,邀你沉浸式“入夢”;
蔚藍科技全球首家人工智能機器狗體驗店“開艙”;
全球首塊全透聲LED電影屏正式亮相,引領觀影新體驗;
……
眼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這類“首發經濟”埋單。“首發經濟”作為消費新場景的代表,已經成為南京吸客引流、促進消費增長的“密碼”之一。
對于在南京上大學的小周來說,閑暇去各大商圈來一趟“首店walk”,是她和室友都熱衷的娛樂活動之一。“經常會遇到新開的店,新潮的活動,人氣很旺很熱鬧。”
在“首”上加碼給力,于“首”中挖潛育新,不斷提升“首發能級”。近三年南京累計引進品牌首店近千家,新鴻基全球第三座國金中心、開市客國內首家全生態旗艦店等一批頂流項目開業運營。還在全國率先舉辦首發經濟發展大會。
△南京新街口商圈 徐洋 攝
南京的城市熱力值也不斷飆升。立足南京都市圈3600萬人消費市場,南京大力推動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邁上8000億元臺階,人均零售額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23平方米
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 圖片來自江蘇省林業局
這個冬天,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迎來重磅級“新朋友”。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全文在查看子母洲的生態監控視頻時,驚喜地發現了兩只丹頂鶴的身影。這是新濟洲首次記錄到丹頂鶴。隨著丹頂鶴的到來,新濟洲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已經達到了7種。
△江豚 趙杰 攝
在長江南京段,不僅能看到丹頂鶴、東方白鸛、白琵鷺這些“鳥中國寶”,還能邂逅可愛的“水中大熊貓”。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是極佳的江豚觀賞期。南京是全國唯一一個在主城區能看到江豚的城市。“南京人嘴真嚴啊,悄悄在市中心看‘長江大熊貓’”的相關話題經常引發網友熱議。
“只此青綠”不止于長江。環紫金山綠道、明城墻綠道、羅廊巷口袋公園、小桃園……串珠成鏈的城市綠道、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為市民在家門口打開“微度假”模式。市民的獲得感也不斷增強。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南京已建成口袋公園總計78個,全市擁有500平方米以上各類公園約1100個。
“推窗見綠,移步進園”的愿景也一步步成為現實圖景。截至2023年底,南京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04%,建成區綠地率達40.8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23平方米,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學之都”
文藝頂流還得是南京
△浦口火車站歷史文化街區 顧煒 攝
從中山碼頭乘坐輪渡,來一場Cityboat,抵達“中國最文藝的火車站”,邂逅《背影》中的場景。浦口火車站如今成了全城“最熱”文化新地標,開街兩個多月來,已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一篇課文帶火一個街區,文藝頂流,還得是南京。
△市民游客 顧煒 攝
從“天下文樞”到“世界文學之都”,千年文脈綿延至今。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世界文學之都”。
△南京博物院 趙杰攝
不僅有逛不完的歷史文化街區,還有“很有看頭”的博物館。作為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擁有悠長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南京備案在冊的博物館達70多家,位居全國前列,堪稱“博物館之城”。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觸摸歷史、細品文物、深讀南京,南京各個博物館成為穿越時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實境課堂”。
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公示,用大愛溫暖數萬病友的“抗癌奶奶”湯小霞入選,她是南京第175名“中國好人”。31年抗癌的風雨人生,湯小霞走過了28年志愿者之路,每年志愿者服務時間2000小時。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帶動一座城。截至目前,南京共有注冊志愿者334.5萬人,注冊志愿服務隊伍約1.2萬支,注冊項目約24萬個,累計活動時長達1.8億小時,獲評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31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全市文化建設,緊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讓“社會文明程度高”成為城市新名片。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