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只進一扇門”到“一次不用跑”,從“不見面審批”到“免申即享”,從“立等可取”到“秒批秒辦”,從“一窗通辦”到“一網通辦”……在常州,政務服務正乘“云”而上、借“數”轉型,不斷提升服務的速度、精度、力度,讓群眾和企業感受到“常州溫度”。
從“費時費心”到“省時省力”
總部位于湖南長沙的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今年,益豐大藥房在常州一次性并購了37家門店。“這些門店分布在武進、天寧、鐘樓等5個區。如果一家一家完成企業注冊登記,我們預計需要一個月才能辦好。”讓常州益豐連鎖大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翔沒想到的是,僅三個工作日,37家門店就全部完成了變更登記業務,拿到了新的營業執照。
(常州市市場監管局“一件事”專窗)
(企業全鏈通綜合服務平臺)
辦好一件事情只進一扇門。今年,常州出臺《常州市企業登記同城通辦實施方案(試行)》,允許分支機構、連鎖門店在全市任一登記機關實行集中統一辦理,對不涉及現場核查的許可證信息變更,實施“證照聯辦、集中辦理”。“我們還依托常州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上線了‘同城通辦輔助系統’,實現企業開辦、變更、備案、注銷等登記事項,‘遠程事項就近辦’‘跨區事項一窗辦’‘跨層級事項一處辦’,營業執照‘全市通辦通取’。”常州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吳小華表示,將持續在“簡化”上下功夫,在“審管”上強聯動,在“優化”上做文章,通過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更多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見面審批”。
常州市市場監管局還全面推廣應用“企業全鏈通綜合服務平臺”,企業開辦材料實現全程線上提交,選擇郵寄證照還能全程“零跑腿”。據統計,今年1到9月常州全流程辦理企業開辦1.66萬戶,8小時以內辦結率100%。
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剛來常州工作半年多,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馬嘯就發現社保卡上每月突然多了500元錢,這讓他很是納悶,后來一打聽才知道,這筆錢是常州給青年人才發的生活補貼。“我還在想自己并沒有申請這個補貼,是怎么到我賬戶上的?”馬嘯說。原來在2021年,常州就推出了“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政策,涵蓋了生活資助、購房資助和租房資助3個模塊,其中生活資助以“非申即享”的方式進行兌現。“我們通過金保工程、人才地圖、學信網等大數據認證比對,自動產生生活資助的人才發放名單,銀社平臺按月將生活補貼打入人才社保卡內。”常州市財政局副局長徐磊介紹,2021年7月到2023年10月,全市累計兌現雙資助32152.27萬元,惠及人才459460人次;綜合資助585.03萬元,惠及人才19501人次。
(常州的人才公寓)
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從原來的人等錢到現在的“錢等人”,常州不斷優化支持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補貼政策落實。今年,常州在2022年省內率先探索在“創新政策20條”“直達快享”基礎上,拓展“直達快享”至市級科技專項資金,科技創新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實現全覆蓋。今年以來,累計兌現資金近7億元,惠及企業近4000家次。
從“一窗通辦”到“一網通辦”
今年以來,一場政務服務效能提升“雙十百千”工程在全國鋪開,常州聚焦打造高效、規范、便利的一流政務環境,開展“放管服”六大改革行動,推出18項重點改革52項改革舉措,共涉及25個部門單位,同時推動26個省定標準“一件事”改革落地,改革后平均材料壓縮度60%以上。“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實現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真正推動企業群眾辦事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減跑動。”常州市政務辦副主任楊華介紹,在做好行政審批“減法”的同時,常州還不斷做好服務的“加法”,圍繞全生命周期產業全鏈條,在優化提升基本政務服務的基礎上,逐步整合公共服務、市場服務等功能,提供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延伸服務。
(24小時“暢通辦”自助服務區)
(跨省市通辦專窗)
以“一網通辦”為重要抓手,常州堅定不移地推進“放管服”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目前,常州已建成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構建“網辦為主、掌辦優先、自助為輔、窗口兜底”多渠道服務新模式,全市99%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在線可辦。截至目前,江蘇政務服務網常州綜合服務旗艦店網上注冊用戶450余萬,月訪問量20萬以上,“暢通辦”自助服務一體機已在全市128個政務服務網點設置146臺,“智能導辦”拓展至13個部門86項業務742個場景。110個事項實現長三角“一網通辦”,135個事項實現“跨省通辦”,131個事項實現“省內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