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年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并部署十大重點工作,體現了江蘇“挑起大梁”的責任擔當。江蘇各地如何挑起大梁、多作貢獻?在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江蘇省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長王劍鋒接受了現代快報記者的采訪。
王劍鋒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環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創圈”建設。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是國家和省賦予徐州的重大定位。今年報告再次要求“持續強化‘1+3’重點功能區建設”。面對以上重點工作,徐州將如何落實?王劍鋒表示,徐州將錨定“十四五”邁入萬億級城市目標,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實施11項重大事項行動方案,保持回升向好、快于全省的態勢,更好地承擔起拓展江蘇發展縱深的功能,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支點,為全省現代化建設作出“徐州貢獻”。
在加快建設徐州科創圈方面,徐州將重點在三個方面持續用力。一是統籌抓好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徐州科創圈、區域科創中心建設“三件大事”,落實廳市科技工作會商機制,力爭創成國家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推動云龍湖實驗室承擔更多國家、省科研項目,完成5家省重點實驗室重組,爭取一批重大生產力布局項目,強化與周邊城市創新資源聯動,努力把政策優勢轉化為實際成效。二是持續做強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支撐”,發揮徐州高校多等資源優勢,建立校地融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挖掘整合中國礦大在深地工程、雙碳領域,徐州醫科大學在麻醉、細胞治療領域,江蘇師大在激光新材料等領域的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深入推進“彭城英才計劃20條”,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將學科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三是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三方作用”,突出政府引導、服務和保護,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建設,進一步豐富科技創新政策“工具箱”,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強研發機構,發揮中國(徐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徐州知識產權法庭作用,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徐州將持續強化“1+3”重點功能區建設,更大力度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王劍鋒表示,徐州將進一步對標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用足用好省專項支持政策,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大力打造宜居宜業城市,實現城市由大到強的轉變。宜居方面,繼續抓好軌道交通、機場擴建、互聯互通等重大功能性項目建設,更加注重補軟補短,優先安排地下管網、雨污分流、積水點治理、道路微循環等項目,統籌實施城市更新、文脈建設,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下足“繡花功夫”管理城市,持續推進市級權力事項下放、行政執法力量下沉,落實落細網格化管理制度,擦亮全國文明城市招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擴大教育醫療、養老托幼、文化體育等普惠型服務供給,打造居民15分鐘生活圈,進一步加強數字城市建設,讓城市更加智慧。宜業方面,持續壯大城區經濟,堅持現代服務業與都市型工業“雙輪驅動”,進一步放大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優勢。做大做強傳統商貿物流服務業,大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醫療教育中心,吸引更多周邊群眾來徐消費。全面落實“三個一”推進體系(一個整體方案、一張規劃藍圖、一套政策機制),加大產業用地、財政扶持、資源配置等支持力度,推動都市型工業提速發展。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邢志剛 張曉培 徐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