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宋新 鄧璇
盛夏的大龍湖畔,水波瀲滟。走進江蘇徐州大龍湖會客廳,路演中心內,激光筆的光點正聚焦在推介項目的發展規劃上;共享會客室中,幾位企業家與銀行負責人圍坐一堂討論熱烈;共享辦公室里,一場創客靈感碰撞正在一群年輕初創者之間展開……位于金融服務中心云盛金融大廈十樓的大龍湖會客廳,是由云龍區精心打造的公共服務平臺,已成為匯聚資源、激發動能、驅動發展的城市“活力磁場”。
▲位于金融服務中心的大龍湖會客廳成為匯聚資源、激發動能、驅動發展的城市“活力磁場”。 本版圖片 本報記者 許晨 攝
項目落地的“加速器” 全周期護航跑出“云龍速度”
“從基金設立到首筆投資落地用了66天,這速度太驚人了!”徐州億威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麗君難掩激動之情。
6月27日,主城區基金完成對該公司2000萬元的投資交割,作為基金首個直投項目的快速落地,充分彰顯“龍易辦”政務服務品牌效應,這是云龍區建成大龍湖會客廳以來項目服務效能的生動體現。
不僅在資金支持上迅速響應,大龍湖會客廳更構建起全周期、多層次的服務體系,在企業落地過程中精準對接關鍵需求,“事無巨細”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過程(江蘇)分析技術有限公司落地過程中,面對企業對工商注冊流程不熟悉的痛點,云龍經開區作為運營會客廳的服務專班成員單位,化身“專屬管家”,通過點對點全程代辦服務,幫助企業快速拿到市場準入“通行證”;考慮到員工住宿對生產穩定性的影響,服務專班從資源庫中精準篩選優質房源,為企業解決后顧之憂;針對企業大型設備運輸進場難題,服務專班聯合城管、園區管理方成立專項小組,制定詳細進場方案,全程跟蹤設備運輸、安裝環節,確保設備安全按時到位。
從藍圖到現實,大龍湖會客廳以“資源整合—精準對接—落地護航”的閉環體系,為項目成長掃清障礙。
大龍湖會客廳實體化運作從形成概念框架,到方案設計、進駐施工,歷時2個月。截至目前,大龍湖會客廳已組織投融資路演、政銀企對接等活動16場,促成項目簽約18個,并開通證照辦理“綠色通道”,使項目平均落地周期縮短30%。
▲共享會客室里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沙龍。
深度整合資源、精準對接需求、全程保駕護航,大龍湖會客廳將服務力轉化為生產力,將效率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持續擦亮項目落地“加速器”品牌,生動詮釋著“云龍速度”的真正內涵。
人才賦能的“加油站” 構建“金字塔”式成長生態
“目前,行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才緊缺。”金融專班相關負責人一語道出了許多企業的心聲,這也正是大龍湖會客廳打造多層次人才賦能體系的初衷。
人才招引難?那就自己培養。云龍區依托會客廳功能,通過高端人才沙龍、職業技能培訓、創業輔導等多種形式,為區域人才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目前已吸引50位行業專家、企業家、投資人入駐“大龍湖智庫”,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2場,覆蓋人才1000多人次。
“這種精準、務實的賦能模式,效果顯著,真正幫企業和人才解決了痛點。”大連融睿數據公司總經理陳小強介紹,作為“大龍湖智庫”的專家之一,他帶來的專場培訓課程場場爆滿。
“會客廳就像一個‘加油站’,不斷為我們輸送知識和能量。”參加培訓的墨陽鋼貿公司副總經理姚遠說,“在這里,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結識了很多行業精英,為個人和企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人脈資源。”
為了持續向行業輸送專業人才,服務專班還牽頭推動產教融合實踐。由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新紀元期貨有限公司、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學院三方合作共建的產教融合示范班暨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期貨與衍生品班”,正是會客廳在人才培養機制上的創新探索。
“這個產教融合示范班創建的目的,在于持續不斷地培養具有實操技能的金融人才。”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永介紹道。
▲大龍湖會客廳里,工作人員介紹其功能。
為了讓人才在云龍區安心發展,會客廳還打造了集成人才政策申報、生活服務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從公司的行政審批到人才補貼申請,專班都能幫我們搞定,讓我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一位剛落戶云龍區的創業人才滿意地說。
“全國各地的金融集聚區我大都去過,像云龍區這種地方政府主動作為,在金融服務中心精準發力、不斷完善金融業態生態體系的做法,很有借鑒意義。”陳小強直言,“以人才引領為本的推進路線,未來可期,我認為是打造區域性金融高地的關鍵因素之一。”
產業升級的“會客廳” 匯鏈聚能驅動轉型引擎
在大龍湖會客廳路演中心近日舉辦的豆粕專場活動上,貿易型大宗商品企業江蘇和牧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蹤家權作為“大龍湖智庫”專家,分享期現結合、場內場外結合的實戰經驗;服務專班對接徐州最大的尿素貿易商江蘇國寧農資公司時,得知其需要尿素研究員,隨即聯系4所在徐高校,并籌備研究員培訓班,同時企業也成為培訓班學員短期實習基地……
以大龍湖會客廳為基地,以“需求為導向、產業為導向”,為產業生態各方量身定制的特色培訓項目越來越多,政產學研的深度融合越來越快、越來越廣,服務專班的工作質效也隨之迅速走深走實。
云龍區作為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居格局之要、擁稟賦之佳、承使命之重,在區域爭雄、競相發展上大有可為、前景可期。作為產業升級的“會客廳”,這里不僅是人才交流的平臺,更是產業創新的策源地。
服務專班聯合市區相關單位,定期舉辦政策專場解讀會。在最近的一場云龍區智慧能碳源網荷儲一體化平臺建設宣傳解讀會上,徐州奧體中心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中柱認真記錄著政策要點:“大龍湖會客廳服務專班把分散的政策整合起來,還邀請專家進行解讀,讓我們能及時準確地把握政策導向,享受政策紅利。”
在產業鏈協同方面,服務專班圍繞“343”創新產業集群,設置產業主題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接合作。
云龍區正錨定智能制造、檢驗檢測、數字經濟、零碳負碳、生物科技、低空經濟等產業賽道,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大龍湖會客廳就像一個磁場,把政府、企業、高校、金融機構等各方資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推動產業升級的強大合力。”區人才辦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聯合區各部門單位,持續完善平臺功能,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夕陽西下,大龍湖會客廳的燈光漸次亮起,這里依然人頭攢動。“在這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會遇到什么機遇。”這是所有入駐企業共同的感受,也是大龍湖會客廳最動人的魅力所在。
這座集項目加速、人才賦能、產業升級于一體的城市“會客廳”,正以澎湃動能助力云龍區“一核三心”發展戰略,匯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記者手記:城市的“磁場”與“溫度”
鄧璇
大龍湖畔金融服務中心里的大龍湖會客廳,像一塊磁石,吸引著企業、人才在此匯聚,也如一爐溫火,悄然烘托著城市躍升的熱望。
兩個月建成投用,16場投融資路演、政銀企對接等活動,促成18個項目簽約,項目平均落地周期縮短30%……這些數字勾勒出會客廳作為項目落地“加速器”的輪廓,但真正動人的,是數字背后的細節。為企業代辦注冊時的耐心,篩選員工宿舍時的細心,護送大型設備進場時的用心,服務專班把“事無巨細”刻進了每一個環節。在這里,“效率”從不冰冷,而是帶著解決問題的溫度。
創客們的靈感碰撞、期貨班學員的求知眼神、智庫專家爆滿的課堂……會客廳像個永不停歇的“能量中轉站”,一邊把高校的人才資源精準輸送到企業,一邊將市場需求轉化為培訓課題。當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的學生走進江蘇國寧農資公司實習,當大連專家的課程惠及本地企業家,人才金字塔的基石正被一“磚”一“瓦”筑牢。
暮色中的會客廳依舊熱鬧,有人在修改路演方案,有人在對接產業鏈資源……這座“磁場”最神奇的地方,或許就在于它讓相遇變得簡單——政策與企業相遇,人才與機遇相遇,創新與產業相遇。正如創業者所說,轉角可能遇到的不只是機遇,更是一座城市對發展的熱忱。
徐州大龍湖的水波還在蕩漾,會客廳里的故事,正成為新的漣漪,一圈圈激活著城市的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