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丁恒情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間有關重要論述的節錄。文章指出,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要決定。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也給世界提供了更多共同發展的機遇。從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先后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從多次削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到搭建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合作平臺……今天的中國,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正不斷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連接世界,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既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就能凝聚雙向奔赴的發展合力、奏響合作共贏的華彩樂章。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中國發展的時代抉擇。“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既能更好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也有利于增強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的話語權。2025年6月舉辦的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短短5天時間簽約商貿合同163個,合同金額折合人民幣共86.63億元,釋放出不斷增強的磁石效應、持續顯現的溢出效應和越發清晰的聯動效應。2023年以來,消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一個個紅紅火火的展會,彰顯著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能讓全世界更加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世界共同繁榮的主動選擇。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良好穩固的基本面,在長期對外開放中形成了與世界分享機遇的開闊胸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更好匯聚全球資源要素;通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機制,逐步實現區域內90%以上貨物零關稅……中國以主動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贏得喝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與和平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于中國而言,有利于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經濟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于世界而言,有利于把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合作的方式做活。對外開放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充分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前進道路上,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兩個大局,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就能續寫更多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的精彩故事,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讓開放為全球發展帶來新的光明前程。(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