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山水蜜桃遇上創意巧思,一顆甜蜜的果實正撬動一條多元融合的產業鏈。正值水蜜桃上市旺季,無錫陽山鎮以桃為媒,將時令鮮果與美食、藝術、研學等元素深度綁定,不僅掀起“蜜桃經濟”熱潮,更勾勒出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桃宴飄香
傳統與創意碰撞出“陽山味道”
在陽山鎮拾房村廚的廚房里,廚師鄭治遠正將清晨采摘的水蜜桃切塊,與里脊肉一同翻炒——這道創新的“蜜桃咕咾肉”,用清甜桃肉替代傳統菠蘿,讓經典錫幫菜煥發新味。今夏,這樣的蜜桃創意菜正成為陽山最亮眼的味覺名片。
拾房村廚推出的蜜桃宴,既有對錫幫菜“甜出頭、咸收口、濃油赤醬”傳統的延續,更有現代味覺的突破:蜜桃紅燒肉入口即化,桃香中和了油脂的厚重;紅酒蜜桃以酒香襯果香,清爽解膩;還有蜜桃炒飯、桃膠參雞湯等,將水蜜桃的軟嫩甜香融入各式料理。“這些菜品結合當地特色,價格親民,適合各階層食客。”負責人驕陽介紹,目前七月的宴席預訂已排滿,不少團隊從蘇州、常州專程趕來,蘇超熱潮與暑期旺季的疊加,讓這席桃宴成了陽山的“流量密碼”。
食客顧小姐的評價道出了大眾心聲:“清甜口感完全不膩,尤其是蜜桃紅燒肉,口齒余香。”這席融合傳統與創意的盛宴,不僅滿足了味蕾,更成為游客“必打卡”的鄉村體驗。
多元體驗
從舌尖到指尖的蜜桃文化浸潤
陽山的“蜜桃經濟”不止于餐桌。在桃源村眾象美術館,桃膠奶茶的醇厚與蜜桃氣泡水的清爽交織,為游客提供著專屬味覺記憶;而一旁的非遺手工體驗課上,孩子們正專注地制作蜜桃主題手作,在指尖感受文化魅力。
“我們特別歡迎蘇超球迷來觀賽,既能品桃飲、賞藝術,還能為球員加油。”美術館主理人介紹,針對暑期中小學生開發的非遺研學課程,讓孩子們走出教室,在動手實踐中觸摸水蜜桃文化。從特色飲品到藝術體驗,從觀賽助威到研學實踐,陽山為不同群體量身打造了多層次的蜜桃主題活動,讓“桃文化”從抽象符號變成可感可觸的體驗。
這種“美食+藝術+研學”的組合拳,讓游客的停留從“嘗鮮”變為“深度沉浸”,也讓陽山的蜜桃季突破了單一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形成了“一果多吃、一果多玩”的消費場景。
文旅閉環
一顆桃子串起鄉村振興產業鏈
如今的陽山,早已不是單一的“產桃區”。以水蜜桃為核心,當地構建起“春花、夏桃、秋漁、冬浴”的全季文旅體驗閉環,年接待游客突破230萬人次。這顆甜蜜的果實,正成為連接城鄉的紐帶,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
“蘇超”爆火與暑期旅游旺季的疊加,讓陽山迎來客流高峰。水蜜桃不僅是桌上佳肴、手中伴手禮,更串聯起餐飲、住宿、文創、研學等多個業態。從拾房村廚的滿座宴席,到眾象美術館的親子研學,再到周邊果園的采摘體驗,“蜜桃經濟”帶動的不僅是農產品銷量,更是鄉村價值的全面提升——農民增收有了新渠道,鄉村風貌有了新亮點,城鄉互動有了新載體。
正如陽山的實踐所展現的,鄉村振興未必需要宏大敘事。一顆桃子的多元開發,便能讓鄉土資源煥發新生,讓“甜蜜經濟”真正烹出鄉村振興的好滋味。
(來源:無錫廣電幸福無錫工作室王佳鶯 王立毅,編輯:陳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