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就業,一頭連著億萬民眾,一頭連著發展大局。促就業,是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意見》提出總體要求并部署了強化宏觀調控就業優先導向、增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就業協同性、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穩崗擴崗等24條舉措。這“24條”干貨滿滿,進一步為提高就業形勢感知,精準釋放全社會就業潛能,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全方位融合提供了政策指引。
我國有超過14億的龐大人口基數和約9億的勞動力資源,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就業問題,就是守護好人們的“飯碗”,是至關重要和緊迫的任務。民之所盼、施政所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把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這些年來,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全國兩會,促就業始終是民生工作的“重頭戲”。放眼各地,圍繞“擴、促、兜”的政策舉措不斷推出,“降緩返補”系列政策綿綿發力,更好地支持市場主體紓困減壓、穩崗擴崗,就業紅利持續釋放,用工保障成效顯現,積極就業讓民生穩定如磐。
廣東“媽媽崗”幫助育齡婦女更好兼顧家庭與工作,讓就業更溫暖;安徽合肥“三公里”就業圈留住人才;江蘇“千社萬崗”“蘇社有為”“就在江蘇”等就業服務搭建廣闊就業平臺……在各地的合力共為下,就業機會充分、就業環境公平、就業結構優化、人崗匹配高效、勞動關系和諧的局面逐步形成。 2023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4041萬人,就業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底座”越筑越實。如今,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保持了就業形勢的總體穩定。
市場主體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穩就業,關鍵要穩住市場主體?!兑庖姟飞羁潭床焓袌鲆幝?,對充分發揮市場杠桿效應、激發就業活力作出了全面而細致的部署;明確目標,致力于形成以市場化培訓為主導、行業企業自主培訓為主體的職業技能培訓供給體系;提出持續整治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等要求......為營造一個公平、透明、有序的就業市場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立足市場,深挖就業“蓄水池”,關鍵要“開源拓崗”,從高校畢業生到農民工,再到就業困難群體,讓有就業意愿的人都有業可就,有班可上。《意見》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對拓展數字經濟就業新空間,做好數字轉型中的崗位挖潛、職業轉換進行明確,對進一步豐富支持人才創業政策供給,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等進行“導航”,有助于進一步拓寬就業空間,放大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就業是最可感的民心工程。就業這份沉甸甸的答卷,最終由人民來評判,就業政策落實到不到位,就業服務好不好,百姓說了算。當前,受人口結構與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影響,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兩端均發生了較大變化,就業領域面臨新形勢?!兑庖姟分械摹?4條”舉措以更大的力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打開就業新前景,有效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把好政策落實落細,確保政策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各地當因地制宜,創新實踐,以最大化其效用。(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