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江蘇原創舞劇《紅樓夢》出海首秀驚艷新加坡,在持續10分鐘的觀眾掌聲中,演員們一次次謝幕、返場、再謝幕……出自江蘇的這部舞劇作品自2021年9月首演以來,在國內走完32座城市,演出了255場,場場爆滿,“開票即售罄”的情況已成常態,不少粉絲甚至“打飛的”去看演出。此次在新加坡上演“出海”首秀即贏得滿堂喝彩,甚至因票房太過火爆,不得不加演滿足新加坡觀眾的需求,再一次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空、跨越國度的持久魅力。
舞劇《紅樓夢》之所以會成為頂流爆款并蜚聲海內外,其背后是創作者對傳統文化價值的極致追求。圍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作者對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所蘊含的文化精髓進行高質量地消化、吸收,通過現代化舞臺藝術形式進行詮釋呈現,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卓越的藝術創造能力,能夠激發起觀眾的紅樓記憶、文化認同和生命感觸。與此同時,該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東方古典美學進行交融,碰撞出無限的藝術與時代張力。無論觀眾是否讀過《紅樓夢》,無論他們身在何方,該劇所展現出的普適的文化之美、藝術之美是觸動觀眾的關鍵所在。
如何生產出更多類似于舞劇《紅樓夢》這樣“出圈”的出海作品?這其實是一個關于如何面對與利用傳統文化的問題。我們未必總是要追求新奇特的新鮮事物,而不妨回眸歷史與文化深處,去找尋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元素,從那些經過千百年歷史與文化沉淀的元素中尋求新的靈感與創意。就像最近一款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創作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了大量元素,為海內外玩家呈現了一個充滿中國特色的極致炫酷的虛擬世界,游戲于8月20日在全球同步上線后,迅速登頂海內外多個社交媒體熱搜榜單,持續刷新在線玩家紀錄。
當下,中國文化“出海”又“出圈”的優秀案例不在少數。無論是古裝劇《瑯琊榜》《甄嬛傳》在海外掀起熱潮,還是科幻小說《三體》在海外大受追捧,還有像李子柒這樣的中國網絡短視頻創作者們在海外備受推崇,他們都在國際舞臺上傳遞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即使像劉慈欣充滿著科技感的科幻小說,其內核仍然流露出中華文明的博大與智慧,給海外受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好的作品,必然有一些共性,除了對文化內核的堅守,這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無不有著飽滿的情緒價值、精良的制作水準、創新的表現形式,在敘事方式、題材選擇和技術應用等方面也都別出蹊徑,堪稱引領。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守牢文化價值根基,用心、用情做好作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可知可感,才能助力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上述這些優秀作品無疑為我們文化“出海”提供了諸多思路和借鑒。
(范杰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