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江蘇南京正德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尋紅色記憶 傳鐵軍精神”主題,組織學生赴鹽城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相關歷史現場,同學們尋找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黨愛國熱情,練就過硬本領,做一個對國家、社會、人民有用之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鹽城是革命老區,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有著豐富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流淌著鮮活的紅色血脈。 沉浸式尋訪紅色足跡,接受紅色熏陶,感悟紅色教育,經濟管理系的學生們第一站來到新四軍紀念館。
在近5000平方米的展覽大廳內,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再現了新四軍八年抗戰、十年征程的烽火歲月。人物館是新四軍主展館陳展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展示了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近900位新四軍杰出代表的閃光經歷。一張張照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一個個模擬實景,完整展現了新四軍浴火重生、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在參觀過程中,大家認認真真、仔仔細細,邊參觀邊輕聲地交流,同學們第一次這樣近距離感受到新四軍的鐵軍精神,了解新四軍的光輝事跡和艱苦奮斗的歷史,通過參觀和討論,對新四軍倍感驕傲、敬佩。
緊接著,同學們來到了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同學們直觀感受了新四軍戰斗和生活過的地方,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烈用鮮血、生命換來的。
第三站同學們來到鹽城市博物館。這是一座反映鹽城地方歷史發展的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建軍西路先鋒島西側,博物館設四個常設展廳和兩個臨時展廳。四個常設展廳,以時間為軸,立足歷史文化、生態文明、城市發展、民俗非遺四個維度講述了鹽城的發展史,溯源鹽城文脈傳承與地域文化,解讀城市記憶與民族精神。
第四站經濟管理系的同學們來到了鹽城市鹽都革命陳列館。展館以感人的紅色故事、真實的革命人物為題材,組成了序廳、第一展廳·風起云涌、第二展廳·星火燎原、第三展廳·中流砥柱、第四展廳·天翻地覆的陳列內容。館內的文字、圖片、視頻及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生動呈現了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鹽都本地杰出革命代表,客觀真實地反映了鹽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史、斗爭史、英雄史。通過此次實地參觀學習,同學們錘煉了黨性覺悟,接受了心靈洗禮,提升了思想境界。
五條嶺烈士陵園,是鹽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里長眠著2000多名革命先烈。在這里同學們遇到卞康全爺爺,他是陵園三代守英靈人,卞康全爺爺說,能為烈士守護陵園,是他最感自豪的事,這是他最高的榮譽。通過這次的活動,同學們更加明白了應該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作為新時代青年必須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奮發向前。
最后,同學們專程到岡中鳳樓村拜訪抗美援朝老軍人王如章爺爺。王爺爺不顧天氣炎熱,穿上軍裝,佩戴軍帽和徽章,向同學們展示一位革命軍人的崇高形象。王爺爺曾經是一名偵察兵,在1952年9月1日部隊過鴨綠江,在出去偵察時,意外被美軍發現,腹部受傷,左耳在槍炮的轟炸聲中已經聽不清,在戰爭中榮獲三等功,如今他依舊身體硬朗。一位同學問“如果再次發生戰爭讓您去打仗,您會怎么做”,他說不管何時讓他打仗,他都會義無反顧沖出去。他強調,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長眠在戰場上的戰友們。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肩負起時代之重任,不斷學習,使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用的人。平素無華心懸明鏡,永葆奮斗初心。我們當代青年應當自覺主動學習紅色文化,從紅色歷史的學習中獲得力量,明確方向,積極同一切不良思想作斗爭,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此次社會實踐的開展讓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像原來僅僅停留在課本與教科書中,而是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感悟與成長。”蔣澤冉同學深有體會地說。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有效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僅增加了對歷史的了解,還激發了愛國情懷和責任感。大家紛紛表示要汲取奮進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注入新的青春活力。
通訊員 陳璽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