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是一座城市生活的縮影,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從2023年以來,揚州市持續推進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工作,一大批農貿市場精彩亮相。
今年,揚州共啟動15家農貿市場提檔升級,位于小秦淮河畔的教場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項目也被納入其中。這一備受關注的農貿市場目前有啥新進展?未來將如何將傳統與時尚相結合,讓菜場變身文旅生活新地標,讓更多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三餐有味”“四季有景”?
老菜場疊加“年輕力”
教場農貿市場位于萃園橋西側,與曾經的萃園橋農貿市場一橋之隔,規模不是很大,主要服務于周邊居民新鮮蔬菜采買的需求。不過,今年,這座有些年頭的老市場整了個“大活兒”。經過改造升級疊加了“年輕力”的教場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后將以嶄新面貌閃亮回歸。
近日,記者來到教場農貿市場改造升級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工程建設。未來,通過對建筑主體、攤位布局、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改造,這座傳統的農貿市場將轉變為功能分區清晰、配套設施完善的現代化農貿市場。
“預計9月底主體及外立面施工完成,明年元旦前有望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設計之初他們就考慮到要在傳統市場中融入揚州本土文化,“教場農貿市場位于小秦淮河畔,設計團隊從揚州畫舫中汲取靈感,將船舫元素融入外立面設計,使建筑仿若停泊河畔的輕舟,與小秦淮河景致相呼應。”
教場農貿市場提檔升級效果圖。 受訪者供圖
菜場不僅在外觀上進行了升級,也在功能上進行了創新。該負責人表示,教場農貿市場除了保留傳統菜場區域,規劃了便民市集,還將開辟美食區域,新增了農場直供、小吃類等17家商鋪,“屆時我們將邀請揚州的‘民間米其林’等深受居民喜愛的老味道入駐。”如果市民想要買凈菜做飯也很方便,這里不但有搭配好的菜品及配料,買回家簡單翻炒就能搞定一桌菜,菜場里還提供“社區廚房”服務,買完菜可以直接請市集里的大廚加工,拎著熱乎的現做飯菜回家。
重塑煙火氣激活文化基因
教場菜市場的升級不僅是硬件煥新,更是城市文化記憶的再生。據介紹,教場農貿市場提檔升級項目還將深度融合揚州文化基因。
在運營模式上,教場農貿市場不只是單一的市場,“我們更希望打造一座‘從土地到餐桌’,融合菜場、餐飲、藝術商店和青年會客廳甚至是酒店的多功能空間。”項目負責人為記者展示了他們未來的設計場景,“我們將對原市場部分進行文旅延伸,如市場門口設立文創商店,提供揚州非遺文創產品;市場內打造開放式客廳并定期舉辦與食物有關的非遺沙龍、食物主題展覽,開放式的‘可食花園’為中小學生提供自然課堂,青少年可以在農貿市場了解堆肥技術、土壤知識。”據透露,一系列活動也將在市集舉辦,如“主理人共創計劃”,邀請年輕人參與菜場策展,孵化食物主題文創;農貿市場門口區域還將打造“快閃市集”等創新活動。
“憑借毗鄰小秦淮河、仁豐里等歷史文化街區的絕佳區位,通過打造這種‘菜場+慢文旅’的創新模式,催生出多元業態,讓老市場煥發新生,為市民和游客打造一個既能大快朵頤,又能沉浸式感受社區文化溫度的絕佳空間。”該負責人表示。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相信未來這里不僅能滿足周邊居民的“菜籃子”需求,更能成為年輕游客打卡的“文化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