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好幾對新人在拍婚紗照!”8月13日傍晚,夕陽余暉映照著長江,長江南通段新開港閘附近沿江綠地訪客“扎堆”,老洪港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馬繼煒舉起手機,定格江畔的幸福瞬間。
“腳下這片綠地,當年哪有一絲綠意?”馬繼煒感慨。他的手機相冊里珍藏的,是一部長江生態蝶變“紀錄片”。
馬繼煒剛到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老洪港管理區工作時,空氣里彌漫的是刺鼻的硫磺味,耳畔轟鳴的是機器的喧囂,構成了典型的“工業銹帶”。他翻出一張舊照片指向腳下,照片上廠房鱗次櫛比、道路泥濘不堪:“看,就是這里,一點也認不出來了吧?”
目光北移,眼前便是長江支流長洪河。“曾經,這里生活垃圾、工業廢料隨意丟棄,港口、工廠、居民區混雜,環境糟透了。”馬繼煒頗為感慨,“就這么一條支流,清理出54艘各類船只,取締了18家散亂污小作坊。”
轉折始于2016年,“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南通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展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采取關停取締、限期搬遷、停產整治等措施,對“散亂污”企業實施“兩斷三清”。
2018年,南通市區段狼山港區的集裝箱作業區整體搬遷至下游新建的通海港區,2019年又全力推進狼山港務分公司、江海港務分公司搬遷工作,原有2626米生產岸線、1980畝陸域土地騰出后,將重新調整為生活型、生態型岸線。
行動雷厲風行,卻也伴隨著陣痛。老港口人老陳回憶道,當時他認為是斷了他們的“生路”。“環保搞這么好,能當飯吃?”“經濟要滑坡了!”類似的質疑聲不斷涌現。
面對質疑,南通人展現出非凡定力和遠見。區域內累計關停散亂污企業203家,清理小雜船162條(戶),拆除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退出沿江港口貨運功能、騰出并修復岸線12公里,新增森林面積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光“破”不夠,更要“立”。2016年至2018年,南通市累計投入超過86億元,成功新增31.4萬畝成片造林面積,使城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約43.3%。當晨光漫過狼山的輪廓,成片的綠植順著山勢鋪展,遠處江面泛著粼粼波光。
從昔日的“臨江不見江”到今天的“擁江又親江”,變化翻天覆地。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視察,稱贊這里發生的“滄桑巨變”。
2021年以來,南通進一步編織貫通江海的生態錦繡,大力開展岸線整治、生態修復和沿江生態景觀帶建設,打造430公里貫通江海可車覽、可騎行、可漫步的生態廊道,帶動江岸整體面貌煥新和功能重塑。
記者跟著馬繼煒順著騎行步道,沿江一路向西,五座青山映入眼簾。軍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2016年以來,軍山區域新增森林面積約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超過80%。盛夏時節,軍山生態島試驗區像是一塊天然翡翠,鑲嵌在長江北岸。
“生態島”并不是真正的島,而是南通探索生態保護的“試驗田”,通過科學、積極、適度人工干預,提供適合生物棲息、繁衍、遷徙的良好生境。“以前是種植樹木,現在主要工作是保護、養護。”負責生態島修復實施的南通狼山管理辦公室應急管理局局長環松濤介紹。
從“種”到“養”,一字之變,生態巨變。布設生物多樣性觀測點,安裝長江江豚聲學監測設備,編撰《植物圖譜》《鳥類圖譜》,啟動“江豚灣”保護與開發項目……而今,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生態修復保護工作逐步從“一條江”“一段岸”整治等宏觀層面,向“一棵樹”“一只鳥”保護等微觀層面深化,用“繡花功夫”精繪“滄桑巨變”新圖景。
消失多年的江豚頻頻出現,難得一見的壽帶鳥被觀鳥愛好者攝入鏡頭……江還是那條江,但兩岸悄然換了風景。
打小居住在江邊的居民吳湛目睹江畔的滄桑巨變。2018年6月,老吳與280多戶臨江村民拿到江畔小區臨江家園的新房鑰匙。“空氣通透了,河水變清了,推開窗就能欣賞長江美景。”如今住在“江景房”小區的他每天都能盡覽五山風光。
而當初滿腹疑慮的老陳,現在也加入南通攝影協會,時不時約上三兩好友,在江邊散散步拍拍照,“以前覺得環保是‘虛’的,現在才懂,這空氣、這江水、這滿眼的綠,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千金不換啊!”
綠水青山“顏值”重現,生物多樣性愈發彰顯。南通市生態環境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南通全市物種數量較2019年增加475種,僅去年以來就增加194種。
生態“顏值”實實在在轉化成發展“價值”。2019年11月22日,通海港區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提前完成年度集裝箱吞吐量目標,實現南通集裝箱港口發展史上“開港首年破百萬”的跨越式發展。今年上半年,南通通海港口完成81.96萬TEU,完成年度計劃的51.23%,港口發展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關停的是落后產能,騰出的是高質量發展空間。沿江生態景觀帶催生了生態旅游、休閑康養等綠色產業。
五山濱江片區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價值實現機制,有序嵌入文旅功能,布置五山自然科普館、軍山氣象臺、趙繪沈繡之樓等主題展館和文旅項目,開展長三角輪滑馬拉松、濱江啤酒節等活動160多場次。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年接待旅游人數約5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過5000萬元。
綠水青山還成了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環境優美、區位獨特、風清氣正,正是干事創業的好地方!”上海交大博士馬慶溪是狼山管理辦景區管理局副局長,也是一名“新南通人”,他的話代表了眾多被“大美南通”吸引而來的人才的心聲。
滾滾江水,浩蕩東流入海,兩岸美景,讓人應接不暇。踐行“兩山”理念,南通把濱江片區改造成“城市會客廳”,讓“綠色走廊”與大江風光相得益彰,讓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充分享受生態紅利。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丁威程 許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