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蘇C”徐州和“蘇D”常州迎來“CD之戰”。開賽前三天,常州又一次火出了圈。有網友在“常州發布”留言,建議比賽當天臨時開放單位停車場,得到迅速回應“已經在安排了”。出乎意料的是,這簡短回應出自常州市市長本人。次日,“常州發布”公布“便民八條”,首條就是開放5000個機關事業單位停車位。網友感嘆:“常州算是把流量搞明白了。”從“筆畫保衛戰”的全民玩梗,到市長在線回應關切,常州“流量友好”之名不脛而走。這份贊譽背后,確有可循的路徑與章法。
領導聽勸,是城市“流量友好”的前提。數字時代,群眾路線有了新陣地,領導干部主動觸網、用網、懂網,才能敏銳捕捉網上民意。一句及時的“已經在安排了”,接通了民意冷暖,凝聚了城市人心,勝過了千言萬語。當領導干部化身“網友”,與群眾在網絡空間坦誠相見,城市的治理便有了堅實的民意根基。
觀念前沿,為城市“流量友好”注入溫度。常州“便民八條”里的寵物寄存,看似是個小細節,卻戳中了許多養寵家庭的痛點。如今帶寵物出行的人越來越多,城市服務能否覆蓋到“鏟屎官”群體,考驗的是治理者對民生趨勢的預判力。城市治理的“前沿”理念并非追求時髦,而是真正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不僅考慮“人”的需求,還兼顧“人與寵物”的情感聯結;不僅保障基本服務,還延伸到細微處的人文關懷。城市如人,其可愛之處,正在于煙火日常的脈脈溫情,這種又細又暖的底色,是最動人的城市名片。
借力巧妙,讓城市“流量友好”生生不息。面對賽事流量,常州并未單打獨斗,而是廣發英雄帖,召集“‘蘇超常州’神助手”,征集網友創作的好視頻、好故事。流量時代的真正主角是萬千網民,善用群眾智慧,激發參與熱情,才能讓城市流量通過無數真實個體的視角自然聚集。用好“網言網語”,凝聚民間創意,是媒體深度融合的精髓所在。當城市懂得搭建舞臺,讓每位市民成為城市魅力的最佳代言人,流量便獲得了不竭的生命力。
放眼江蘇大地,“流量友好”的城市又何止常州?南京為了保障演唱會有序散場,地鐵延時運營;揚州每逢節假日,機關食堂對外開放……這些被全網點贊的舉措,無不折射出江蘇干部“善治善為”的扎實功夫與為民情懷。江蘇大地的繁榮活力,江蘇人民的好客熱情,正通過一個個“流量友好”的實踐,贏得更廣泛的共鳴。
流量如江河,奔涌而來亦會倏忽而去。于城市而言,怎么把偶然的“潑天富貴”變成必然的“細水長流”?江蘇各市的實踐啟示我們:功夫在平時。練就聽勸的耳朵,砥礪前瞻的思維,掌握借力的智慧……把這些基本功練扎實,城市就能接得起流量,留得住人心,贏得下未來。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