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2025年中國外貿半年報7月14日出爐。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的臺階,創歷史同期新高。從季度走勢看,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個百分點,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勾勒出開放型經濟在復雜變局中的韌性曲線。
中國外貿的穩健增長,源于對開放內涵的深刻重構。今年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伙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在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對非洲進出口1.18萬億元,增長14.4%,對中亞進出口3572億元,增長13.8%,我們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賦能外貿增長更強動力。
從出口結構的優化,也折射出創新驅動的深層變革。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8萬億元,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60%,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2個百分點。其中,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增長超兩成,“新三樣”產品增長12.7%。外貿“新三樣”產品本身是高科技產品,也是綠色貿易的一種表現形式?!靶氯龢印边m應了創新、綠色的發展趨勢,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靶氯龢印钡目焖侔l展為我國外貿增長注入了新動力。
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62.8萬家,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3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4.7萬家,進出口增長7.3%,占進出口總值近六成。民營企業憑借其靈活的經營機制、較高的市場敏銳度,能夠快速響應國際市場變化,在搶抓訂單、占領國際市場份額上優勢突出,也是引領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已成為我國高技術產品最大的進出口主體,促進外貿質升量穩動能強勁。
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山東上半年進出口值合計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64.1%,同比增長4.8%,高出全國整體增速1.9個百分點,拉動進出口整體增長3個百分點。大省也是出口增長的主力,貢獻了全國出口近6成的增量。實力越強,責任越大,這正是經濟大省、外貿大省的稟賦使然。
應該看到,外貿數據增長的背后,是制度型開放的持續突破。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海南自貿港“零關稅”商品清單不斷擴容,制度創新不僅降低了貿易成本,也構建起開放創新生態。在全球貿易增長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外貿不僅實現總量突破,更通過開放格局的深化與科技創新的賦能,展現出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的轉型定力。
從半年報數據看,中國外貿的“穩”,是頂住壓力的堅韌;中國外貿的“進”,是轉型升級的篤定。在開放與創新的雙輪驅動下,中國不僅鞏固了全球貿易“穩定器”的地位,更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出大國擔當。未來,我們持續以開放拓空間、以創新強動能,在百年變局中把握主動,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多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