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圍繞主責主業,著力提升多班列發展質效,交出一份量質并舉的亮眼“期中答卷”。班列開行量穩健增長、樞紐服務能級持續提升、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突破,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
國際班列動能澎湃
國際班列實現創新突破與結構優化,上半年累計開行219列,順利達成年度任務目標的51.29%,進口班列開行126列,出口班列93列,回程貨源組織能力持續增強。成功開行服務新沂新鳳鳴的定制化專列,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新增俄羅斯謝利亞季諾站點,進一步織密歐亞鐵路網絡;實現中吉烏鐵公聯運班列的首發并達成整列直達,開辟了中亞多式聯運新通道。
鐵海聯運質量雙增
鐵海聯運累計發運重箱9996標箱(TEU),同比增長31.22%,年度任務完成率高達55.53%。青島港方向、上海港方向發運量分別提升271.87%和22.86%;徐連鐵海聯運專線保持平穩運行,發運3026標箱,其中點對點直達班列高效開行17列。
創新服務模式效能顯著釋放,“CCA一單制”模式完成1232標箱運輸量,同比增長146%;“鐵快通”模式高效服務企業通關2691票,同比增長54.04%。內貿班列,穩定開行約84列,持續服務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開放平臺能級躍升
國際陸港要素集聚與產業服務功能顯著增強,“兩倉”發揮顯著引擎作用,上半年實現貿易額約9.56億元,其中進口額達9.06億元,占比94.77%。國際集裝箱集結中心新增集裝箱租賃+出售“雙軌”及冷鏈服務,累計完成堆存量13758標箱,同比增長9.3%,樞紐集散分撥能力全面升級。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淮海物流樞紐”小程序成功上線運行,陸港數字化平臺二期等重點項目按計劃招標實施,智慧賦能物流發展。
步履鏗鏘,前景可期。淮海國際陸港正以奮發有為的姿態,不斷提升多式聯運體系效能與開放平臺競爭力,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陸港動能”。
徐州廣電記者:陸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