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cag0"></strike>
  • <ul id="ocag0"><sup id="ocag0"></sup></ul>
  • <fieldset id="ocag0"><menu id="ocag0"></menu></fieldset>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抗戰遺址尋訪|泣血“萬人坑”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聯合人民網江蘇頻道,開展“紅色中國·江蘇印記”革命舊址尋訪系列活動。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今年的尋訪活動主題聚焦“追尋抗戰足跡 凝聚奮進力量”。人民網將陸續走進江蘇省19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首站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咚……咚……”7月1日8點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上,12位參觀者手推鐘杵,13次撞響和平大鐘。

    12位觀眾,13次撞擊,代表著一個特殊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這是侵華日軍當年攻陷南京的日子。在此后長達六周的時間內,日軍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30多萬同胞慘遭殺戮。

    這座紀念館就是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骸原址上建立的,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2014年,這里入選我國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同年成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舉辦地。建館40年來,該館接待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億萬觀眾,今年上半年預約入館總人數達299.9萬人次。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造型設計寓意為“和平之舟”。人民網 余樂攝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造型設計寓意為“和平之舟”。人民網 余樂攝

    斑斑血淚“萬人坑”

    正值暑期,南京秦淮外國語學校的徐開顏同學早早過來排隊,親歷撞鐘儀式讓他深有感觸,鐘杵像是撞擊在他的心房,久久不能平靜。心里默念著“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他和同學們駐足在“萬人坑”遺址前,沿著半人高的圍擋玻璃緩緩前行。

    占地170平方米的遺骨坑內,黃土高低不平,裸露的遺骨分布零亂,交錯重疊,有的嚴重扭曲變形,有的呈現彈穿刀刺的痕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教育專員董嘉怡說,這是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發掘出的大屠殺遇難者遺骨,共分7層排列,表層達208具。

    該館文物部負責人艾德林1999年畢業于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正好趕上了這次對遇難者遺骨的發掘工作。“1999年7月1日是我入職第一天,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領隊讓我參與了現場發掘,親眼目睹這些遺骨上的傷痕,像2號頭骨上有彈孔、6號盆骨被刀刺、106號脛腓骨及右肩胛上殘存了3顆鐵釘,可以想象我們同胞遭受日軍鐵蹄蹂躪的慘狀。”

    “紀念館所在地塊最早發現遺骨是在1982年,南京市進行文物普查時,于江東門農民的菜地里發現兩個大坑,里面同樣是累累白骨。”艾德林說,“這也是選址在此建館的重要原因。”2007年,紀念館在擴建過程中再次發現23具遺骨,經整體復原后在史料陳列廳內原貌展示。

    興建永久性保護建筑,隔斷地下水侵蝕,采用科技手段延緩遺骸劣化……如何更好地保護、展示日軍侵華罪證類文物,一直是紀念館的工作重心。2022年,“‘萬人坑’遺址創新保護展示手段”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18項最具創新性、代表性的“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案例”。

    記者探訪時注意到,“萬人坑”遺址的多處角落里放置有手掌大小的“黑匣子”。據了解,該館2023年與吉林大學研究團隊開展遺址保護的研究合作,通過在遺址內放置11個環境指標檢測器,實時監測溫度、濕度、有害氣體、震動等,為后續形成遺骸科學保護展示方案提供重要數據支持。

    “在長期探索與實踐的基礎上,我們試圖通過跨學科的研究,了解影響遺骨保存的環境因素,為下一步通過物聯網感知、大模型監測等信息化手段支撐下的預防性保護作準備”。在艾德林看來,對“萬人坑”遺址的保護工作意義非同尋常,它們承載的是同胞的血淚,民族的傷痛,“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需要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接續努力”。


    人們手持菊花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人民網 王丹丹攝


    人們手持菊花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人民網 王丹丹攝

    罄竹難書罪證多

    自建館以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堅持以物存證,10.6萬件套藏品、79件套一級文物、 319件套二級文物、824件套三級文物,這些從海內外征集入藏的檔案、報刊、照片、實物以及音視頻資料等共同構成了日本侵華和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走進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展區,觀影區播放著南京大屠殺紀實畫面。黑白影像中,侵華日軍的殘虐屠殺、南京城的斷壁殘垣、醫院里痛苦呻吟的傷患,每一幀都讓參觀者駐足凝視,卻又不忍細看。

    “南京淪陷后,我母親躲在蘆葦叢中,小腿被日軍刺刀刺穿,鮮血直流;父親的三叔、五叔和舅爺都被殘忍殺害……”作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曹洪泰、張翠英之女,曹玉莉自幼聽著父母的血淚回憶長大。2023年8月,她成為第二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

    作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主場地,該館始終踐行“以史為鑒、緬懷逝者、教育后人、祈愿和平、守護正義”的職責與使命。今年春節假期,紀念館推出“擦清歷史的鏡子,走好未來的路——傳承人說”主題教育活動,邀請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講述家族記憶里的這段歷史,曹玉莉是第一期活動的嘉賓。

    “這項活動不僅是對逝者的告慰,更是對生者的警醒,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與啟示應當被永遠銘記。”董嘉怡介紹,目前這項活動已經舉辦4期,將一直持續到年底。

    2017年,該館以“世界記憶、家國情懷”為總基調進行改陳布展,其中將在紫金山碉堡附近出土的文物集中展示,與南京保衛戰內容匹配呼應;將新征集到的國際安全區委員會主席拉貝先生的印章與拉貝日記等文物一起展示,形成穿越時空的故事鏈。“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多個臨時展覽,與基本陳列形成互補,并且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還接連赴日本、美國、法國、白俄羅斯等多個國家舉辦史實展。”董嘉怡說。

    “紀念館既是歷史的講述者,更是和平的踐行者。唯有讓更多人銘記歷史的傷痛,方能珍視和平的可貴。”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表示,未來將繼續以歷史為根基,以教育為紐帶,以交流為橋梁,以傳承為使命,在深化歷史研究、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拓展國際交流、守護歷史記憶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www.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αv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在这里白浆|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九九热在线视频精品| 99在线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91全国探花精品正在播放|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精品一区狼人国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久久精品视频16|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66在线播放| www.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97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